第441章 出乎意料的科举题目

萧德言,出生于兰陵萧氏,今年是他参加的第十次科举。

他从十五岁便开始奋斗,而且他很头铁,只攻进士科!

当他看到第一道“策论”的时候,他愣住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显庆三年,新税当立,时至今日,每年俞增。执论之于前,述己概论。】

萧德言反反复复的阅读了好几遍这道题目,他不禁汗流浃背。

坏了!显庆三年?到底新增了什么税?我特么不知道啊。

你妈个狗鼠辈!你要我发表什么看法?我能有什么看法?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萧德言擦了擦额头上不断冒出来的豆大汗珠,跟他一样迷茫的考生,还有很多。

这道题真的难倒了不少考生,哪有这样出题的啊?

以前的策论都是问的前朝政策利弊,学习与反思,怎么今年就不一样了?

众人才意识到,原来他们错了。

他们原本以为,科举改制仅仅是将考试时间延期一年,新增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制科项目。

事实上,不止如此。

不仅进士科的题型变了,策论考核范围也变了,还有诗词歌赋的比例降低。

而且还听说,进士科的考卷是全国统一的。

以前的科举试卷,是各州自主命题,这样的话,就能给当地官吏许多操作的机会。

这次直接统一试题,你们还怎么买卖功名?

各州的试卷都是掐着时间点才送达的,只在考试前一夜,当地官吏才收到,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安排人提前做题,然后抄送答案。

更过分的是,进士科是统一送到各地都督府批改试卷。

这是宋真能做到最大的公平了,因为唐朝科举试卷是不糊名的,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改变。

因为古代交通和通讯问题,即使朝廷下了指令,必须要求糊名,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州府衙做不做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