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何为低息贷款?

武媚娘不看好这个新政,她提出疑惑:“可是,朝廷早些年间设立了捉钱令史......”

宋真抬手打断了她的话:“低息贷款与高利贷,是有本质的区别。”

“高息贷款是剥削,低息贷款则是惠民。”

前面提到,唐朝此前也有官营放贷的情况发生,并且,专门成立了一个职务,叫做捉钱令史。

《唐会要》记载:“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十二月,置公廨本钱,以诸州令史主之,号捉钱令史。每司九人,补于吏部,所主才五万钱以下,市肆贩易,月纳息钱四千文,岁满授官。”

从武德元年,便诞生了捉钱令史,每个州的刺史下面都有九个。

到了贞观时期,由于战争烧钱,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唐太宗李世民便注意到这个“捉钱令史”,他打算放高利贷赚取利息,用来发放朝廷官员的俸禄。

然而,你以为这个借贷跟现代一样吗?

借五万文(50贯),每月利息四千文,年息就是四万八千,这特么年利率都快百分之百了,哪个老百姓借得起吗?他们怎么可能愿意借?

虽然利息这么高,总得有人借钱吧?没有也得有,因为李世民给各州府衙下了KPI指标,每一位捉钱令史每年必须贷出五万文“公廨钱”。

那捉钱令史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们于是把目光放到士族和富商身上。

无论他们用什么手段,只要不出人命,李世民权当没看见,只要你们顺利把钱借出去,每个月拿回该还本金和利息就好。

唐朝的官家高利贷做得风生水起,不得不说,确实解决了当时发不出工资的窘境。

到了后期,捉钱令史实在是找不到人借钱了,于是他们自己借!

用那笔本金下海经商,由于他们的身份是官员,强买强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捉钱令史背负高额利息负债,百姓又怼不过做官的,不得不和他们做生意。

渐渐,在民间官员和百姓的关系越来越差,朝廷的名声也会受到影响。

可是做生意哪有天天赚的?为了弥补“公廨钱”的巨额利息,大部分捉钱令史狗仗人势,入户抢劫的事情时有发生,善良一点的捉钱令史自掏腰包补足利息。

也许有彦祖会问了,既然捉钱令史这个工作这么困难,谁愿意去做啊?

前面有提到,完成业绩之后,可以晋升吏部,这个职务是不用科举的,也不用政审,家产殷实的富商将儿子送到这个岗位上,就等于是买官。

就跟现在的XX招聘,不是看你的能力,而是看你背后的资源,看你能搞来多少存款和贷款。

花钱就能买官,那群士族肯定有意见!他们的入仕途径明明更多,但是他们不想付出一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