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赐尊案坐席,上美酒佳肴。”赵王在即将全身心投入查看竹简的时候,还是分出来了一部分的神识,告诉一旁的侍者去仔细招待虞卿。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赵王把竹简里里外外看了好几遍,在心里面有了大概的想法认识之后,开始兴奋的看向虞卿。
这个时候的虞卿,早就已经酒足饭饱,精神满满了。他其实早就等着赵王看自己了,不过看的越早,说明对竹简的内容赋予的情感越少,投入的程度越浅;看的越迟,就更能说明竹简内容,对赵王的吸引越深。
不过,虞卿心里面还是有点惴惴不安,所以就用大吃海喝来安慰自己,把平日里的斯文,给生生撑成了粗野的大肚汉,一时间形象全无。
不过赵王不在乎这个,反而是爱屋及乌,由欣赏虞卿献上的竹简“九策”,延伸到看虞卿也是越来越顺眼。这会看到虞卿的样子,倒觉得凡大人才,就应该是能吃能喝,并且越是在帝王面前无拘无束,就越是水平高,这样才方能写出来惊世骇俗的锦绣文章!
就这样,赵王看着虞卿面容带笑,暗送秋波;虞卿这边呢,表面镇定,实则把眼前用于餐后清洁的上好锦帕视而不见,转而用手擦嘴角油渍的小动作,已经出卖了他心中的忐忑。虞卿这会的心思,其实都在赵王的身上,心里面的希冀就像藤蔓一般肆意滋长。
说来话长,其实也就那么短短的一小会,赵王首先发问:“先生真乃我赵国真大才也,强国...弱秦...灭秦...方略九策,字字珠玑,一字千金,令寡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只是先生的方略九策,实在深奥,寡人虽然反复看了好几遍,还是有很多地方不能尽知,还望先生能不吝赐教解惑!”
还没有等话说完,赵王就从王座上原地站了起来,向着虞卿恭敬地深深一拜。而虞卿必然也是紧赶着回礼,较之赵王丝毫不遑多让,且说道:“承蒙王上看得起,称呼草民一声先生。草民本来就是赵人,祖祖辈辈都是赵人,是赵国的土壤养育了我,我理当为赵国,为王上效忠,鞠躬尽瘁,不死不休!”
客气肯定是有时限的,不管是真客气还是假客气。两人互相推崇了一番之后,开始研究虞卿的九策方略。
虞卿道:“前三策是强国,就是强我赵国。纵观我赵国现如今的情况,军力强劲,国力日盛,疆域广阔,在列国里唯有秦国,才能与我赵国较量一二。强则强矣,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赵国的不足之处!其一是国内改革不彻底。比如中央贵族和地方豪族,他们都拥有了过多的特权、产业以及封地。这些封地和秦国比较,我赵国可是实实在在的实封之地,封君在封地里面,拥有和王上无二的生杀大权,导致封地里面的赵人,不知有赵国,不知有王上,只知道他们的封主。其二,就是土地兼并严重。中央的贵族高官们和地方豪族虚造土地田亩册,强取豪夺普通赵人手中的土地,甚至是国府和各级地方直接管辖的土地,长此以往,中央可以征收赋税的田地将会越来越少,国库空虚,将来到了用钱的时候就麻烦了。这个问题,虽然在‘度田令’颁布之后有所缓解,但随着主导改革的蔺相如的逝去,此问题又有所抬头。第三,各级官吏执法优亲厚友,不敢直颜犯上,导致国策执行和赋税征收大打折扣。比如先前马服君赵奢在做少府的时候,征税征到了平原君的府上,并且还处置了平原君的家奴,才把赋税征齐,事后平原君也没有找马服君的麻烦!马服君文武双全,是个能力挫强秦的英雄人物,要是换了其他官吏, 他们敢到平原君的府上去要钱吗?!另外就是他们敢去,如果债主不是平原君,换成了其他的府君,还会这么顾全大局,不追究执法官吏的责任吗?恐怕不掉脑袋就是不错了!这样长此以往,赵国还有人,敢正大光明的为官执法,为民做事吗?!以上三条,为我赵国当下最迫切,需要改革纠正肃清的大事,否则赵国的强盛,将止步于眼前,没有办法再继续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的确是这个样子啊!”赵王感叹道。
随着虞卿的话语,赵王年轻的面容之上,慢慢的爬满了愁绪。赵王心中思量:以上的三条不足,随便哪个单独的拎出来,都是阻力重重的艰难之事。各方既得利益者,谁愿意把已经装进自己口袋里面的东西给掏出来。如若像秦国一样,用铁血手段勠力变法革新,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外部环境了,不说秦国在西南虎视眈眈,就是三晋之地的韩魏两国,以及齐国燕国,都会乘着国内剧变不稳的时机发难,到了那个时候,贵胄豪族们因为动了他们的利益,仿五国攻齐时‘齐国之故事’,出工不出力,甚至是亲自放绊子,赵国危矣!
但是如果不改变,赵国又难以真正的强大起来,把全国的力量都凝聚到和秦国的对抗之中,做不到勠力同心,想要战胜强秦,就是难上加难了!
虞卿看到赵王满面愁容,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心里面慢慢的着急起来,他明白他所说的改革三策,都是相当艰巨困难之事,没有一个铁肩担社稷的圣明雄主,是很难有所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