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忻口会战期间,肖俊平已经领略到了作为山西、绥远的地方军阀晋绥军与国民政府中央军之间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单单体现在作战装备上,更体现在部队总体的人员素质方面。
这个391团当真不简单啊!早在河口村、西坪村反夜袭之战结束之后,肖俊平也曾经在吴子健的授意之下,派出敌工队员向文城方向侦察,遗憾的是,在文城东郊驻扎着日军一个大队的情况,他的队员们并没有摸上来。
眼下,敌工队文城的地下情报站在城外还有一处接应点,是位于文城东南郊的一户农家院,除了一对夫妻值守之外,肖俊平在那里专门放置了两名敌工队员,平日地下情报站与二营营部之间的情报往来,就靠这处接应点的人奔走传递。鉴于391团提供的新情报,肖俊平又从城里的地下情报站增派了一名人手到城外的这处接应点,抵近侦察、观测日军驻扎在文城东郊的机动部队。
按照中央军391团的战术分析,同蒲铁路联合作战开始后,日军从文城派往灵石县的救援部队、很有可能出自这支东郊的机动部队;因而从即日起,到作战开始期间,对这股日军机动部队的盯防要做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
小主,
与此同时,两名已经混入文城火车站北货场做雇工的敌工队员,也要着重注意日军在铁道线上的异动。肖俊平分析,一旦文城的日军南下援助守备力量更为薄弱的灵石县城,援军搭乘火车从铁路线上开进过去的概率相当之大——毕竟,两地为南同蒲铁路线上的相邻车站,直线距离也就四十余里。
从这个角度来推算,袭击青龙河沿岸村庄的日军车队,很有可能也来自这支日军的机动部队。但是副营长要求搞清的是,日军卡车队莫名其妙地扫荡没有多少驻军的青龙河畔村庄,其目的究竟何在?
得知日军的这次扫荡既不抢粮、也不抓丁,他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烧杀一番之后便退走。肖俊平的心里不禁也升起了大大的疑问,只是苦于一时找不到刺探真相的途径。
布置完了这一切,肖俊平在绸缎庄店面内与自己的副队长陈栓柱交换了看法——中央军391团虽然与文城隔着一座丰店县城和一道小榆树山,却仍然能将这里的日军军力摸得清楚,绝非出于偶然;他判断,391团很有可能像他们徐旅二营一样,在文城派有情报人员,说不定,他们的人来得比己方的敌工队还要早,伸在文城一带的触角也比己方要多得多。
陈栓柱曾经参与了吴子健率5连袭击丰店的那场战斗,当时恰好赶上中央军391团也在反攻丰店县城——战斗结束之际两军会师,他与391团的团参谋长还有过一面之交,也亲眼目睹到了这支中央军精良的装备,当时自己的副营长还曾经对对方通讯兵身上背着的步话机大为眼热。
“我同意你的看法,”陈栓柱对肖俊平说道:“391团有胆子将队伍拉到同蒲铁路线上来作战,应该已经做了相当周密的侦察。他们反攻丰店的那场战斗,打得相当厉害,绝对是有勇有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