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周,国家干部学院的课程逐渐深入。这天的主题是“基层党建创新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副校长林怀远亲自主持课程,并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各位学员,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党组织的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那么,如何通过创新党建方式,让党组织更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接着点名道:李一凡同志,你们召阳县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有什么创新的经验,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听到点名,李一凡从容站起,目光平和而坚定,语气清晰地说道:
林校长,基层党建的核心是让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在召阳县,我们首创了一项名为‘党员承诺制’的创新举措,以此提升党员干部的形象,增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
不少学员露出疑惑的表情,林怀远饶有兴趣地问道: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1. 设立承诺公示栏
“每名党员的承诺内容,全部公开张贴在村委会的承诺公示栏,接受群众监督。镇里的党员干部,则在政府办公楼设立承诺墙,同时通过‘岭南党建’微信小程序发布。”
2. 动态监督机制
“镇党委成立承诺监督小组,定期检查承诺完成情况。党员每月需提交履诺报告,群众也可以通过小程序对党员的承诺完成情况打分,随时反馈意见。”
3. 奖惩分明
“履诺优秀的党员,将进入‘岭南先锋榜’,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而对未履行承诺的党员,将在支部大会上通报批评,严重的要接受组织处理。”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比如,村支书承诺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普通党员承诺帮助邻里解决日常困难。承诺内容公开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并定期评议。
自实施以来,我们的198名党员已完成近600项承诺,涉及扶贫、教育、环境整治等多个领域,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听完李一凡的发言,林怀远赞许地点了点头:很好!这种从实际出发的创新,非常接地气,也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特别是你们通过公开和监督,让党员真正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其他学员也纷纷对“党员承诺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课后,不少学员围着李一凡,主动向他请教“党员承诺制”的具体操作细节。
李书记,这个制度确实新颖,但如何确保党员承诺的内容不流于形式?齐东升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