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计划生产(卷8 自行车计划 2)

“好几个呢,比如车把、车架、轮盘。我这个里面都有计算。”郭晓亮指了指自己手中的文件。

“我呢,有两个想法,你选一个。一是我出钱先建车把、车架、轮盘工厂,你来负责,挣的钱呢,归我,你对我负责,我给你比较高的工资;第二个呢,是你去筹钱,自己去建厂,挣的钱呢,一大部分要归股东,你自己拿一小部分。”

郭晓亮心中纠结,脸上都表现出来了。张国庆也不催他,冲吴文玉笑了笑,吴文玉却是苦笑一下,好像是说:“他还是个孩子,你给他压力太大了。”

又过了一会,郭晓亮终于下了决心,说:“我想选第二个,可是我可能弄不来钱。”

张国庆呵呵笑道:“你这文件里说,需要多少钱?”

“需要90万两呢。”

“90万两,说说看,都有哪些?”

“机器设备,要30万,厂房,要30万,还有配套设施20万,原材料、工人培训之类的。”

“厂房、配套我给你建,算你租的,前2年免租,机器设备你掏一半价格,另一半算我入股,原材料、工人培训你要自己想办法,这样,你只需要筹25万两,有信心吗?”

“我除了认识我姐,有钱人我真不认识了。”

“你姐,不错,她是个富婆,让她把私房钱拿出来。你自己有多少钱?”

“我自己不到100两,我姐有多少?”郭晓亮从来不知道他这个姐姐多有钱,眼里一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拿出10万两没有问题吧。”张国庆看向吴文玉,他知道,吴文玉兼任的投资公司可不是死工资,那是按项目提成的,这些年,大部分项目都是吴文玉去操盘,这10万两只少不多。

“有10万两,我就可以先下车床的订单,专用车床也需要好几个月才能造出来。”郭晓亮没有考虑吴文玉是否有10万两,还想着他那一期计划,还用不到10万两银子。

“吴局,你考虑一下,工厂放在哪里,县里怎么配套这些问题,还有资金问题,也都一并考虑。”张国庆没有接郭晓亮的话,反倒是对吴文玉说了一句。

“是。”吴文玉听张国庆这个语气,知道他已经下了决心。

回家的路上,郭晓亮一会儿转头看一眼吴文玉,吴文玉被看的有些发毛,问:“我脸上有花?”

“没有,我只是没想到,我姐居然有10万两银子。”

“银子多少,对我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你觉得这事行,我就把这些银子都投给你。”

“阿姐真好。”

“你记住,规矩不能坏,这个钱是有监管的,一旦监管人员认为你的行为可能造成资金损失,就会撤换你,工厂和你就没有关系了。”

几天后,吴文玉带着郭晓亮和一众筹建人员,又来做自行车产业发展的专题汇报,除了张国庆之外,张帅、陈宇峰,行政口的宗孝先和各局长也都参会。

这次是正式汇报,郭晓亮又重新测算了一次,算出专门工厂建成后,可以降低成本超过60%,售价降低一半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每辆车的利润,前1000辆车的利润接近8万两白银。

听完汇报,宗孝先先提了一个问题:这个利润比起纺织厂,似乎低得多,同样多的银子,投到纺织厂,很快就能回本,但投到自行车行业,回本速度慢很多。

其他人也提出些问题,比如,没有合适的生产场地,与纺织厂相比,自行车产业对厂房的要求要更大;自行车产业耗费更多的钢铁,而钢铁是相对稀缺的资源。

张国庆、陈宇峰几人都没有发言,他们都知道,自行车产量未来会非常大,投资肯定没有问题,而且相比纺织产业,自行车产业对生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过一番讨论,仍然是不看好的人居多,并非真的不看好,而是相对纺织产业投资,自行车行业暂时没有比较优势。

张国庆最后发言,他说:“看来诸位对投入自行车产业有些怀疑,但是我呢,还是要坚持投资这个产业,原因有四,其一,我们的生产,主要是围绕‘衣食住行’几个方面的,纺织产业满足的是衣;粮食、住宅也基本满足人口需求;唯独行这方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仍就是马车为主。自行车的普及,会极大促进人员、物资交流,从这个方面讲,投资自行车是必要的。”

“另一个方面,纺织品产量上来后,没有大幅度降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外市场。自行车产量上来后,也不见得会大幅度降价。高利润还能维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高利润,足够回本了。”

“第三个方面,自行车生产,是机械加工行业,这类工厂能够培养很多机械工人,万一有重大军事行动,转产军工相对容易,但高利润的纺织厂转产就比较难。”

“最后一个方面,纺织品维持高利润的时代很快会结束,陈国有很多仿制的机器,虽然效率和成品率都低,但他们也会改进,产量上来后,大家的利润都会下降。”

众人又讨论一阵,算是基本认可了对这个行业的投资。张国庆此时又说,“本次投资,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设施部分,包含土地、房屋、发电车和配套道路,这部分大约是130万两,全部由明崇投资公司负责,第二部分,是实际的设备、人工、原料,大约50万两,这些由社会力量投资。三年内每种工厂只建设两家,三年后放开这个限制。所以,如果各位是投资人的话,要选好厂长,避免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