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渡口首战(卷9 王丽主政 3)

李金竹还在指挥着齐射,已经有几骑冲到战壕前,此时另一种枪声响了起来,这是每班都配备一支的连发枪,他们的任务是清理冲过弹雨的零散敌军。

孔思松是他们班的连发枪手,他配备了一支连发枪,和一支普通步枪。

其实他并不喜欢用连发枪,这枪骄贵,弄不好就出问题,每次装弹,他都需要仔细检查,确保每发子弹都很标准。即使如此,连发枪仍会卡壳。

敌骑的第一次的冲锋,有一半骑兵在军阵前转了个弯,绕了回去,只有三骑冲过了三十米线,这三骑至少射中了四名士兵,超过了敌军这次冲锋所有战果的一半。

几乎没有停顿,敌军第二轮的冲锋紧接着第一轮而来,战士们已经空枪,都在紧张的上弹,越是紧张,上弹的动作越是变形,有几名战士怎么都上不了弹,还把子弹掉到了地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几名班长此时正在呵斥着动作走形的士兵,大部分士兵已经将枪架了起来,等待着连长发出指令。

炮火明显迟滞了敌人的进攻,几百米内,敌军都无法集结,更远处集结,又降低了骑兵的冲击力。

即便如此,第二轮次的骑兵也冲到了最佳射程内,李金竹仍旧保持着稳定的语调下达命令,战士们没有了最初的慌乱,射击精度明显的提高。

这次正面冲过炮火封锁的敌骑不到300骑,但没有一骑能够冲过50米线,也只有一名战士被敌箭射伤。

敌人经过这两轮的冲击,战果实在有限,很快就消失在视野里。

陈宇峰从高处下来,对戚严说,“打击效果不错,第一次大约300敌军,炮兵打掉了200,步枪消灭50,剩下的穿过炮火封锁线就转弯跑了。第二轮700多敌军,过炮火线后,剩下两百多点,居然没有冲过阵地前50米。”

这次战斗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金狼军只冲击了李金竹的防线,其他各连都是完整观摩了这次战斗。

戚严看到视线内的敌军全部撤离,马上派人往回运伤兵和几名战士的遗体。伤兵暂时送到盐州,遗体直接送回明崇岛。

接着他又下令骑兵抓捕活着的战马,再派两个连打扫战场。马肉、敌军的兵器都要收集。还要对只是负伤的敌军简单救治,这些人都要送到盐州附近,他们要继续前进,没有办法带着俘虏。

陈宇峰看戚严把工作都安排妥当,只补充了一条,让李金竹的连队,收拾阵地后,马上做战斗总结,其他连队打扫战场,继续挖战壕,建工事。

战斗总结,是每次战斗后必须要做的。到傍晚时,戚严召集各连长及以上主官开战斗总结会。

战场观摩,对各连长都有触动,戚严先让离战场远的连长发言,这些连长对这场战斗比较满意,对未来的战斗也很有信心,他们的火器在杀伤力、精度和射程几方面都远胜敌军,连长、营长们相信,正面对抗,金狼军无法撼动自己的阵地。有几个连长甚至认为,即使没有阵地,金狼军也冲不到自己的军阵前。

近距离观战的连长,除了对正面对抗充满信心之外,还谈到了本方损失。

李金竹最后总结,他的总结是各班排的总结,和他自己的战场感受的综合。他首先谈了三轮车阵的重要性,正是有了三轮车阵,士兵们才能相对安心的射击,如果没有这个掩体,大部分士兵的战术动作都会走形,难以有效杀伤敌军。

战士的心理素质,在对抗骑兵时尤为重要,第一次敌军冲阵时,有士兵甚至想扭头就跑。

李金竹又谈了连发枪的配合,当然,也说到连发枪的稳定性,敌军第一轮冲击,就有两支连发枪卡壳,放过来的几骑,是本次战斗伤亡的重要原因。

最后李金竹又说到弹药消耗,战斗时间不长,但子弹打了数千发 ,步枪损坏十几支,连发枪卡壳四支,战后这些枪虽说能够紧急维修,但在战场上就指望不上了。

李金竹又回答了几个作战细节问题,这次会议,算是优势火器与冷兵器第一次正面对撞,值得认真总结。

等营、连长们都发完言,戚严看了一眼陈宇峰,陈宇峰摇摇头,表示自己不发言,戚严又环视一圈,严肃地说道:“各位主官,这次作战,我们有很多经验要总结,也有很多教训,李连长的总结,都回去消化一下,各连都要召开战斗总结会,重点研究如何更有效的打击敌人,减少损失,也要考虑,在敌方从多个方向接近我方阵地,我方炮火密度会远小于今天,如何发挥我军武器的优势。散会。”

戚严看连长们都走了,向陈宇峰汇报说,“今天一个多小时,打掉了这次携带炮弹的三分之一,如果同样的强度,我们下一仗就可能有炮无弹了。”

陈宇峰也知道这个情况,战前,他对炮弹消耗的估计也不准,这次算是边打边学。考虑到今天的消耗,他建议道,“我们干脆在渡口再等一天,一是补充弹药,二是修理损坏的车辆和其他物资,三是需要往回运俘虏和其他物资,这都需要时间。”

戚严本来是不想在渡口等待的,但作为最有效杀敌的炮弹数量不足,他也只能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