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隔河互望,并无更多冲突,刘崇辉又书写奏章,要求尽快派兵派将,“我部进至饮马河,对岸盘踞数千汉贼,火器犀利,我方渡河多次均未成功。神击炮攻击贼军时,被贼所查,不幸损失,幸得完颜尔丹将军指挥得当,人员大部撤出,完颜将军因坚守阵地,为敌所伤。”
第一封战报发出后,第二天刘崇辉又发出战报,“双方隔河互射,贼军有渡河之势,我军坚守河岸,敌见无隙可乘,遂退。”
此后,刘崇辉以每天一封战报的频率,描述他想象中的战场局势,在他的战报中,“金狼军行军到饮马河,河水深急,人马无法渡,寻船,均为贼军破坏,自扎木筏,又为贼军炮火击毁,贼军多次渡河进犯,均为我军将士拦于河道,贼无寸进。”
“我军与贼多日鏖战,损失巨大,望上尽速增派援军,加拨粮饷,以稳定防线,择机击破贼军。”
刘崇辉每封战报,都是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描写战况的惨烈,第二部分表决心,第三部分要补给,在没有人愿意来前线,而这个主将又能将战线稳定住,给点补给是可以接受的选项。
金狼皇上每日读刘崇辉的战报,都被感动,原本想,实在不行,就直接派一个王爷到前线,既然这位刘指挥使能够稳住局势,那就给他升官,给他补给。
刘崇辉用伪造战报升了官,得了钱,还没有人愿意揭穿他,以免被皇上抓了差派过去,就这样,这事成了朝中一个笑话。
得了好处了刘崇辉也不愿就此退去,就坚持钉在陶城,时不时还催促其他县再派援兵,其他县城的援兵,已经过了守城底线,还要再派,就只能征集乡勇协助守城了。
苏慕武并不知道刘崇辉利用战事升官发财,他最怕的是刘崇辉突然逃跑,自己这边的任务就完不成了,因此,隔两日,总是派人骚扰一下,远远的放两枪之类的,这些行动,都被刘崇辉描述成“贼军围攻我营,营中将士力战而胜,贼撤围而去。”有时候刘崇辉还在想,如果对方这一点动作都没有,他这小作文还不好写呢。
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留住刘崇辉5天,这个任务已经完成,根据各县密探传来的消息,再有几天时间,自己人就能控制县城,参谋部又下达任务,再留对方5天,设法增加一点点压力,让刘崇辉把压力转到他下辖的县去。
增加压力,也就是河岸两侧的斥候交战,当然是汉军打金狼军,金狼军的弓箭射不过河,但河面上气流不稳定,汉军打过去的子弹,效果也很一般,一番伏击,仅有3个战果,还都是受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即使如此,刘崇辉也大惊,原来贼军一直没有攻击他的斥候,这次攻击,会不会是要有动作,于是一方面加大了调兵的力度,另一方面,准备溜走,还专门写信到连州的家,让家人们做好随时北撤之准备。汉军的进攻,也仅限于攻击河对岸的斥候,只要斥候不沿河堤行动,汉军就不开枪,这样过了2天,双方又回到原来的僵持状态。
刘崇辉突然想到,有人告他纵兵骚扰民众,正好说明一下,“与贼对战,贼以火器击我,我军反攻,贼慌退,物资散落,追击未果,后有报,贼军突入百姓家中,抢夺粮食金银,百姓甚恐,我军四处缉拿,贼恐而退,然百姓损失甚巨,臣心中甚愧,未能护之周全。”
苏慕武这边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表演,做出大军准备渡河之类的动作,这么多天,也只扎了一、两个木筏,对方自然知道,仅凭这两排木筏,大军是不可能过河的,也就没有当成事。
军营这边,每天都有能工巧匠,扎些草人,穿上军服,摆在营房门口,看起来营房中人越来越多。河对岸的金狼军,为了号称有三万人,也在可劲加建营方,双方营盘看起来确实宏大。
参谋部派人来问,还能拖几天,连长苏慕武也不敢拖大,说,“只要金狼军别自己崩溃,3、5天总是能拖过去的。”参谋部让再拖10天,如果能再拖10天,后面的仗打起来就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