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再转二线(卷10 有限扩张 10)

孔思松交待了军营中的事项,又和刘崇辉告别,告诉他说,去报告如何安排将军及以下各级官兵,刘崇辉拱手,让他多美言。

见到戚严,戚严将心中几个疑问与孔思松核实之后,说,“我部准备成立一个教导营,专门负责处理投诚人员,准备把你调过去。你有什么意见?”说着,盯着孔思松。

孔思松看总司令盯着自己,回答:“我个人意见,还是想到作战部队。如果一定要到教导营,那我愿意做好营里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戚严很满意,“好,现在任命,孔思松为教导营代理营长,成员为原49连3排,另有补充兵20名,还有全部投诚人员。”

这下轮到孔思松晕了,他原本以为,把自己调到教导营,可能会提个连长,谁知道直接给个营长不说,连兵都没有几个,他有些结巴地说,“这能行吗?50个人,管6000人。”

“按你报告里面说的去做,如果需要人,直接向我汇报,我会给你安排的,你们暂时的驻地,就在刘崇辉原来的军营。”

回到驻地,孔思松坐在那里发呆,他需要将这个营地的工作分个轻重缓急,虽然他愿意为刘明辉那些人做些工作,争取些利益,并不代表他本人就一点不怀疑降兵。如今这个压力完全在他自己身上,自然是要防范于未然。

发呆一会,他拿出一张纸,开始将需要做的工作一项一项列出来:奖励有功人员,官员家属迁入盐州,文化培训,重新建立体系,再制定升迁制度,接手部分工作。

这么多工作,首先是要兑现对刘崇辉的一些承诺,他派人到连州,协调驻军保护他的家眷,告诉他的家眷,刘崇辉已经成为汉将,他们全家都要搬到盐州,这边又在盐州安排住宅。

刘崇辉在连州还有不少土地,孔思松让他先托付给别人。除了刘崇辉,他的几个副将也是如此,另外从其他县调去的县尉,也一并迁到了盐州。

几个降将心中虽说有些不乐意,但表面上还都很配合,知道家眷迁到盐州,也算是人质,只要自己不出事,家眷也没有事。

第二件工作,是根据降军个人情况,淘汰一批人,主要淘汰的是年龄大的,体力不达标的人,淘汰之人都在新降这些县,与这些县对接后,每人发20亩官地,地租交给县里面,县里面的地租只收2成。被淘汰这批人,因为安置合理,都很满意,留下的人,也很满意,感觉就是退了,也有个不错的归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三件,就是大规模开展培训,孔思松借来几个专业老师,更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从那50名士兵中挑选,培训的时候,这些降兵都知道,拿了合格证,才有可能转成真正的大汉兵,响银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