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科技大跃进(卷11 内部整训 10)

张国庆看着机器有力的轰鸣,知道这机器很有力量,只是对内燃机居然用这种方式点火很有兴趣。仔细想想,使用火花塞或者其他点火方式,可能需要更高的技术。

工作人员上前,关闭了轰鸣的机器,张国庆走向前仔细观察这台机器,估量着这种机器用在哪里合适。

工作人员又介绍第二台样品。他介绍道:“这台内燃机也是具备量产可能的机型。它采用外点火方式,在汽缸底部维持一个小的火源,保证油汽抽入时能够稳定点燃,缺点是维持火苗的材料不易得到。这种材料要求在恶劣环境下,也能稳定燃烧,还要能烧很长时间,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样品,因此,现在每隔半个小时,需要更换一次火源。”

工作人员说着,在第二台样品上摇了几下,机器也“通通通”地启动起来。

第二台机器工作一会,张国庆示意将它关掉,从噪声上听,这台机器比第一台确实功率要大。

第三台机器是“电打火”的内燃机,它采用火花塞打火,只能使用“轻油”,工作人员介绍,“火花塞并不稳定,有时候会打不着火,或者打火不能引燃汽缸的燃料,存在很多问题。”

张国庆知道,第三台机器是张帅指导下的作品,只是火花塞质量还不行,估计外接电池也不是很好。工作人员又是摇了几摇,这台机器很给力的工作起来,声音明显比前两台机器小一些,如果仔细听,会听到机器工作的声音有时会有间隔,工作人员介绍,这个间隔,就是因为打火失败造成的。

看完样品,是个座谈会,工程师们汇报他们的设计思路和困难,讨论改进方向。

一个胖胖的工程师发言,说,“我认为一型机最有实用价值,它对加工精度要求比较低,需要工时短,还耐用,最重要的是,它不挑食,什么油都能用,在野外、没有油品补充,它依旧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

另一个瘦一些的工程师马上反驳,“二型机更好些,它的效率比一型要高三分之一,意味着同样的油,能够多走三分之一的路,如果我们有一百台机器,就会节约大量的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国庆看工程师基本分成两派,有支持一型的,有支持二型的,就是没有明确支持三型机。每人都发表完意见,张帅让进入下一个议题:存在问题。

这下就更热闹了,问题是真的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加工难度,这些零件都太过复杂,一台内燃机所有零件加工下来,可能需要半年的工时,因为装配精度的问题,还要不停的修正,这也是很多工程师支持一型机的原因,这机器加工难度相对小很多。

其他各类问题诸如密封技术、点火技术、防锈等一堆问题,让张国庆认识到,这个项目有点大跃进的味道。如今项目已经有了成果,再退回去是不合适的,总结发言时,张国庆提了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