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平时上课不多,一周也只给毕业班上2节课,但是他和学生聊天却不少。哪个学生在某方面有特长,有想法,他比其他老师都清楚。
张老师最让学生们喜爱的,是他的课没有压力,这个老师说,他这门课,没有正经的考试,学生们只需要听他胡扯就行了,没了压力,学生们反倒最喜欢听他的课。
他这门课的名称也很奇特,叫《尖端》,就讲每种科技当前发展到哪个水平了,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说实话,这门课听起来确实没有压力,但讲起来可不容易,需要收集的资料太多,学校里除了这个张老师,没有别的人能胜任。
张老师总是找一些同学聊天,鼓励他们做些实验,有些实验,学校负担不起,需要协调工厂时,张老师也能帮上忙,班上有个学生,就是在工厂实验的时候,被工厂看上,没有毕业就开始领工资了。
这件事后,班上的同学都对张老师增加了一份尊敬。
其实张国庆当这个老师,更多的是留出一些时间,分析哪个科技小突破的条件成熟,然后将教师、工厂、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攻关小组。
大前年的时候,盐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第一年招生,第一代压缩机问世,压缩机的设计生产者付有特,虽然对制造压缩机没有多大兴趣,但是对带一个兴趣小组,还是同意的。
第一届的学生,素质也是相当高,几个学生在付有特第一代压缩机的基础上,当年就搞出了二代机、三代机。
这三年过去,每个局的小会议室,都有一台空调,光是盐州官府订货,就已经有四十多台,还有几个大的公司,总共下来,已经超过五十台空调在运行了。
这两年攻关小组还在继续改进技术,以适应更普遍的环境,其中一个副产品,就是造出了效率比较高的大型制冰机,从今年开始,盐州夏天的冰块可以敞开供应。
盐州街头出现了一个外地很难见到的现象:常有自行车后面带着一个包裹严实的木箱,飞驰在路上,这就是“送冰人”,专门为订购冰的家庭每天送冰。
街头也出现了季节性的小生意:冰屋,里面有好几种冰制品销售,炎热的夏天来上一份,确实非常过瘾。这是其他地方都没有的美食,吸引很多人前去品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