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鼠党指数(卷13 成长的烦恼 10)

徐秀娟知道张博博闻强记,看他如此说,就同意了,她也没有直接联系吴文玉的办法,只能求助于神奇的张老师。

张老师听了之后,说,“我写封信,你们拿着去找郭晓亮就行了。”说完随手拿了一张教案纸,上书:

小郭,秀娟等人是我的学生,正在研究社会经济,他们找你核实一些数据,请务必真实。

落款处没有签名,而是盖了一个戳,花里胡哨的,只能隐约看出来有一个“张”字。

徐秀娟没想到老师如此托大,就这样随手一张纸,就能让那么大公司的领导说实话?她心中有些怀疑。

张博拿着老师的信,来到了汉国最大的自行车厂,并且通报了身份。郭晓亮很快就将他们请进了厂办,要求看他们老师的信,徐秀娟将信交给他,郭晓亮看到信之后,只是扫了一眼,就转身交给旁边的办公室主任,“老吴,把这个信收好,这是我的私人收藏品。”

他这个举动让几个学生都有些奇怪,但他们此时更关心工作。寒暄之后,徐秀娟拿出报纸,问出了她之前的疑问,“原材料都涨了,产品是出于何种原因不涨价呢?”

郭晓亮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说,“既然来了,跟我到厂区转一转吧。”

如此大的一个工厂厂长相邀,他们自然要接受。郭晓亮没有叫其他人跟随,亲自带着徐秀娟、张博进入厂区。

进入厂区的第一感觉,就是冷清,偌大的厂区,东西摆的井井有条,但是人很少,只在厂区一角,有几十个工人在忙。

郭晓亮介绍,“这个厂区是主厂区,主要是做最后的装配工作,如果产线全开,一天能够生产三百多辆车,现在在工作的是一个班组,他们每天能够生产三十辆车。”

徐秀娟从这段话里,敏锐发现了问题,“这么说,车厂有九成的产能是闲置的?”

“对。”郭晓亮没有否认。

“为什么?”徐秀娟大声问,在厂区叮咣的噪音里也显得有些刺耳。

“因为你们的报告。”郭晓亮很自然的回答。

“你相信我们的报告?”这次徐秀娟的声音更大。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