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轻轻地咳嗽了一声,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首辅大人啊,要想对保宁府采取招安安抚之策,那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如今的保宁府已然发展到如此规模和程度,就算是秦思源有心想要抚,恐怕其他那些人也决然不会应允的呀”。
周延儒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洪承畴的观点,紧接着问道:“那么依彦演你之见,那位熊宁元是否会响应朝廷的征召前来京城呢?”。
洪承畴略微沉吟片刻之后,方才回答道:“这个嘛……下官确实难以确切知晓”。
“按理来说,熊宁元应当也是被逼无奈之举,但下官个人觉得倘若他能够应诏入京,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周延儒一听顿时来了兴致,连忙追问道:“哦?愿闻其详,请快快说来听听”。
洪承畴不紧不慢地解释道:“首辅大人您不妨仔细思量一番,如果熊宁元愿意奉诏进京述职,那不正好说明他内心深处依然向着我们大明朝廷么?”。
“如此一来,咱们这边就能多出一个真正了解保宁府内情之人”。
周延儒再次微微点头表示赞同,随即话锋一转,继续问道:“那你刚才所说的剿灭保宁府需要动用十万精锐以及二十万辅兵,这话究竟又是何意呢?”。
洪承畴不禁轻叹一口气,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组织好言辞之后,这才开始将自己所掌握的关于保宁府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讲述给周延儒听。
甚至连一丝一毫的增减都未曾有过,只因他实在担心稍有差池便会误事,影响了周延儒的判断。
这一说就是半个时辰,周延儒还时不时的提问,问得非常仔细。
说完之后,屋子里顿时就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在消化这些信息,实在是太震撼了。
特别是听说这是一个十几岁孩子几年时间做出来的事情后,都觉得有些天方夜谭。
良久之后,周延儒面色凝重地开口问道:“这些情况可都是真的吗?”。
他的声音听起来略微有些干哑,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情绪明显有些激动,甚至显得有些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