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杀父称王

年轻的冒顿偷了月氏的良马,骑着它逃回匈奴。

逃得出月氏的围堵,单人匹马千里归来,这下子就给头曼单于惊到了,头曼单于虽然仍然偏爱小儿子,却觉得这个大儿子也还算勇猛,可堪大用,未来没准儿还能辅佐一下小儿子,这就命令他统领一万骑兵。似乎觉得给这个儿子一个部族,就能消弭他争夺单于王位的欲望。

但是眼看着自己的王位要被小弟弟夺走,冒顿可不像扶苏那么懦弱和服从。有了这一万骑兵,就每天带着他们在草原上训练,在所有训练里,冒顿最重视的就是秦人称为“城门立木”的方法。

当初,商鞅变法,秦人并不相信。于是商鞅在城门的左侧立了几根木柱,说“谁能把这木柱搬到城门右侧,我就赏钱”。人们觉得这是笑话,只有二杆子去尝试把这木头扛起来,放到城门右侧,果然得到了赏金,从此秦人知道商鞅说话算话,商鞅新法也就渐渐在大秦开始推行。

这个道理很简单,孔子的弟子曾经问过孔子:“军队、粮食和信心这三样,如果减少一个,请问减少哪个?”

孔子说:“可以不要军队。”

弟子又问:“那要是粮食和信心两样,只能选择一个呢?”

孔子说:“可以没有粮食——人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任、信念才是维系起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暂时的苦难总会过去,但是如果缺失了信心,整个国家都会崩解。这话说的残忍,但是几千年来,孔子的道理却无数次验证。

匈奴人擅长骑射,冒顿在训练骑兵骑射的时候,使用叫做鸣镝的响箭来指挥。下令说:“我的响箭射到哪儿,你们的箭就要射同一个目标,但凡谁犹豫不定,我就当场砍了他的脑袋!”

下一次狩猎的时候,冒顿用响箭射猎鸟兽,但凡有人不射响箭所射的目标,冒顿就把当场砍下他的脑袋作为新的标靶,直到所有人都射向这个砍下的头颅。

骑射鸟兽大家熟练了号令,有一天,冒顿又在行猎的途中,以响箭射击自己的爱马,很多人以为冒顿是射偏了,并没有跟着去射马,冒顿就用之前的号令规则,当场砍了他的脑袋。这下所有人都知道,冒顿的号令是来真的,哪怕是爱马,也比不上号令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