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念奴娇·三国论雄》

杜之甫点头,“司马懿之隐忍,实乃可怕。他面对曹操之猜疑、曹爽之排挤,皆能泰然处之。在高平陵之变中,他一举夺权,掌控曹魏军政大权,其手段之高明,令人咋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人谈论到周瑜,李小白笑道:“公瑾风流,火烧赤壁后,美名留着。周瑜之才,不在诸葛亮之下。他年少成名,精通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传说。赤壁之战,他作为东吴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军,此役堪称经典。”

杜之甫也笑了,“周瑜与小乔之爱情,亦为世人所传颂。他英年早逝,实乃东吴之损失。若他能多活几年,三国之局势或许会有所不同。”

两人谈兴正浓,不知不觉,酒已喝了大半壶。此时,酒馆里的人渐渐少了,外面的雪却越下越大。

李小白看着窗外的雪景,突然说道:“之甫,今日论三国英雄,让我感慨万千。这些英雄人物,在那乱世之中,各展其能,或成或败,皆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让我想起了那《念奴娇》词牌,其气势磅礴,正适合用来描绘这些英雄。”

杜之甫眼中一亮,“小白兄所言极是。那《念奴娇》词牌,相传为唐玄宗所创,因念奴而得名。其格律多变,可豪放,可婉约,用来写三国英雄,再合适不过。”

李小白起身,从酒馆老板那里借来纸笔,铺在桌上,“今日,你我不妨写一首《念奴娇·三国论雄》,将我们对这些英雄之看法融入其中。”

杜之甫也起身,站在桌前,两人相视一笑,开始构思。

李小白拿起笔,蘸了蘸墨,先写下了“三分天下,论英雄、曹刘孙各争鹿”。他一边写,一边说道:“此句开篇,点明主题,三国英雄,争雄天下。”

杜之甫点头,接着说道:“魏武挥鞭,平乱世、雄略威加疆土。此句写曹操之雄才大略,挥鞭平乱,威震四方。”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边讨论边写。写到“蜀主玄德,求贤若渴,志在兴邦府。仲谋英武,据江东展才武”时,李小白说道:“这两句分别写刘备和孙权,突出他们之特点,一个求贤若渴,一个英武不凡。”

杜之甫补充道:“诸葛神计安邦,出师酬壮志,忠心如故。写诸葛亮之智慧、忠诚,他为兴复汉室,不辞辛劳,多次出师北伐。”

当写到“司马深谋,藏锐志、终得江山归处”时,李小白皱眉道:“司马懿此人,虽有大功,但篡魏之举,为后人所诟病。不过,在写词时,我们当客观看待其才能。”

杜之甫点头,“正是,历史人物,功过皆有。我们应从其所处之时代背景来评价。”

两人继续写下去,“公瑾风流,火烧赤壁后,美名留着。输赢成败,转头皆化尘土”。李小白感慨道:“周瑜之风流,赤壁之战之辉煌,皆成历史。而三国英雄们之输赢成败,在岁月长河中,不过是过眼云烟。”

写完《念奴娇·三国论雄》,两人看着纸上的词,都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