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商机

这就使一些实力不够的商人在市场中淘汰了下来,从而让那些存活下来的商人,被动的进入了垄断市场。

很奇怪,商家自己没有制造出垄断,反而是买方给他们制造出了垄断。

不过,也能理解,因为在战争中,什么样的状况,都有可能出现。

刘仁杰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是因为他接到了林保瑞传给他的信息。

常安县城的张氏粮铺,是第一个在战后出现在常安县城的粮铺,也是如今唯一还存在于常安县城的粮铺。

战后,也是有些商家在常安县城起粮铺运营的。但是随着贼人队伍对镇雄县城的进攻,他们又胆怯了,放弃了常安县城的营生,退走了。

如此,便显现出了张氏粮铺在常安县城的奇特,无论何时,张氏粮铺在常安县城都有粮售卖。

这给了常安县城的人们一种信誉感,所以常安县城如今流传着一句话。张氏粮铺若是无粮可卖,那别的地方也就不会有了。

于是,在刘仁杰离开常安县城,林保瑞接了刘仁杰的位置后,常安县城有些人家,自己找到张氏粮铺,向张氏粮铺预定粮食。

他们的要求是,张氏粮铺保证不论何时,都向他们供粮。这个不论何时,包括了战争期间。

当然,他们在粮价上,也给了张氏粮铺最大的宽度。

而刘仁杰之所以很快的知道这个消息,是因为林保瑞意难决,把消息传来给刘仁杰,让刘仁杰来决定。

刘仁杰想了想,便想通了为何会出现此类状况。

这些人是担心在战争期间,他们无法离开常安县城的前提下,他们自己缺粮时,所求的一个保障。

刘仁杰当然同意了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自己找上门的商机,没有不同意之理。

更何况,当初他就是用的这个方法,让张氏粮铺在沐阳城站稳了脚跟的。而常安县城此次,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此种势,他更没有理由不顺势而为的。

刘仁杰回想他们在常安县城的粮铺,从开启营生至今,所赚取的利润并不多。如果把他们众人的人力成本算在内的话,可以说是亏损的。他们也正是靠着马毅,也就是官府给的补贴维持着粮铺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