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去景区玩

殿内横匾额题(善狮子吼)也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殿之中塑释迦牟尼佛,东塑药师佛及阿难尊者,西为阿弥陀佛及迦叶尊者。两旁十八罗汉,后面塑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海岛图》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像。殿前之两株樟树,高过殿顶。

舍利殿面宽五间,重檐歇山黄琉璃顶建筑,高约十三米,殿前屏门,浮雕绮丽。檐间方形额,上书(妙胜之殿)为宋孝宗御制,下檐黄匾上书(舍利殿),殿后壁外有四幅护法神雕,为唐朝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殿内正中梁上悬竖额(佛顶光明之塔),是宋高宗御书,横匾(光明庄严)挂于南面,殿正中是高七米的石塔,内放置七宝镶嵌的(舍利放光)之佛龛,塔下列利宾及阿育王像,石塔后面供置释迦牟尼卧佛像,长约4米。

殿前月台两侧壁上立有四块珍贵的碑记,其中有唐朝万斋融撰文、处士范重书的《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朝为寺内(宸奎阁)落成书写的记事文章和张九成撰并书的《妙喜泉铭》碑。殿后有(母乳泉),泉上方刻有(散曼陀华)为清朝书法家高振霄所书。

舍利塔专门供奉驰名中外的稀世之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此塔就是舍利塔,舍利塔为四方形铜质宝箧塔,高约0.4米,用银丝吊一颗绿豆大小的至宝于小窗孔内,一般秘不示人。

而宝塔外护的石塔,为明代遗物,高4米,每边宽1.5米,也是印度式的四方单层宝箧印塔,顶部镶嵌宝珠和角隅,四面刻有释迦牟尼成道及八王分舍利的印度式图像,通身漆朱贴金,在阿育王寺舍利殿的中心。

藏经楼在舍利殿后之左侧,二层五间,高约12.5米,楼下法堂,左右两壁嵌有释贯林十六尊者石刻像楼上为藏经楼,有徐世昌所书《天龙共护》匾。

楼内珍藏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原物,清乾隆初年刊印的《钦赐龙藏》计一千六百六十二部、七千一百六十八卷,商务印书影印的日本《续藏》和清雍正版本《龙藏》7247卷、《碛砂版大藏经》等其它一些珍贵文物。

阿育王寺东塔,塔始建年代未详,明代时日本画圣雪舟所绘的《育王山图》,曾画有此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