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关羽:咋就不敢跟魏军硬刚呢?

说完走到地图前继续道:“你们看,魏军过江只能走濡须口,过了濡须口就是春谷巢湖一线,离建业还远,魏军不可能直奔建业,肯定会先稳定周边县城步步推进,如此就给了咱们经营吴郡的时间,这么好的机会没理由浪费不是。”

“所以我想双管齐下,在章安打造战船的同时调安国北上与咱们会合,安国若能给我三万大军,我便有信心守住整个吴郡,你们觉得呢?”

王甫邓芝同时凑到地图前仔细查看,他俩都是知兵之人,对曹操以及魏军诸将都有基本的了解。

而且知道魏军将领已被关羽打出心理阴影,魏军上下都有些畏羽情绪,这种情绪会让魏军不敢轻敌冒进,大概率会选择稳步推进,如此就给了关羽充足的发展时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甫思忖道:“我看可以,届时下官镇守建业,君侯出城与魏军对峙,伯苗坐镇吴县为大军提供粮草,安国公子再率军北上从旁策应,大事可成。”

“唯一担心的是咱们可用的人才太少了,江东士族不可能投靠咱们,就算投了咱们也不敢信,这如何是好?”

汉军目前兵力看似很多,但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实在太少,又无法从巴蜀调,确实够难为情的。

邓芝却摇头道:“这事简单,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从士族偏支庶出中招募,士族之中也有矛盾,有才能却因出身而得不到重用的人不少,这样的人心里对宗族多少有点怨气,君侯给他们机会他们肯定会珍惜。”

“其次招募寒门子弟,最后大力提拔县衙胥吏,这些胥吏干的都是底层工作,是联系百姓和衙门的纽带,经验丰富很容易上手,可以轻松胜任基层的事情。”

官吏自古便是两个阶层,官员可以升迁可以调走,胥吏却不行,很多胥吏一干就是一辈子甚至几代人,远比官员熟悉本地情况。

关羽近期就提拔了大量胥吏,让他们负责建业的各项工作,别说,还挺好用。

但士族偏支,寒门子弟,衙门胥吏看似是三种人,实际上是一种,因为基层胥吏基本都是士族偏支和寒门子弟担任的。

关羽捋须道:“可以,你是吴郡太守,吴郡官员选拔你说了算,回头报给我签字用印就行。”

王甫点头道:“下官也觉得可以试试,吴郡这么好的土地没有白送给曹操的道理,但是君侯,吕蒙的信怎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