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早已被风沙迷了眼睛,来不及躲避,一人一猫掉落其中,只来得及发出急促地惊呼声。
裂缝瞬间合拢,地震平息,人群围着倒塌的屋舍跪地哀悼,一边又感谢神明保佑。
存活下来的史官聚成一团,推算出当天的日期,把这次地震,连同金字塔附近奇怪的地光,用图像和一种原始的文字,一并刻在了能够遗传给无数后代的石板之上。
数不清的年月过后,会有博学的人类和正在实施数据挖掘任务的机器智能对着这副石板反复揣测,试图弄清它是在什么时期被铭刻下来的,表达了什么样的事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只不过,没有人会再次回忆起,这个世代修缮金字塔的部落中,曾经有一个神经兮兮的人,有一只活泼好动的蓝色短毛猫。
男人曾经站立过的祭坛也逐渐荒废下去,最后化为一个意义不明的土丘,若干年后被风沙夷为平地。
地震那天,祭坛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
男人和猫掉进裂缝的时候。现实世界。
“又被退稿了。”
李光染捧着阅读器唉声叹气。
如果作为阅读者,出生在这个时代,当然是一件幸事。享用不尽的文本轻易就能填满生命中无聊的缝隙,造就了这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而这种另外一些人感染这种阅读病时,却又会不幸地将阅读病转化为一种名副其实的灾祸:当这个可怜的人失去了理智,决定亲自写作。
他的苦难就迎来了发端。
迷失在机器智能定制的文本中后,固然难以写出优秀的原创的内容,但也幸好每一个写作者不会因此而失去更多。
除非这个写作者真正发了疯,决心躲进仓颉虚境的赫尔墨斯元宇宙,与机器智能定制的文本一刀两断。
对于大多数古典文学爱好者而言,弄明白仓颉虚境,作为一个人类原创的艺术氛围非常浓烈的虚拟世界,是如何分辨一个艺术作品是真正的人类所作的,还是机器智能所作的,存在一定的难度。
可公开的算法底层逻辑并不多,不过从已知的几篇期刊论文和开源社区的代码中不难看出,仓颉虚境的这一专利的基础,是对当今的虚境、元宇宙、机器智能的底层逻辑的顶级理解。
研究院选择了一个古老的名称为这一底层逻辑命名:易经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