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烽烟四起

蒙古军队早就得知刘体纯在陕西和山西分界的黄河岸边布下重兵。

他们可不会傻乎乎地来撞枪口。

黄河又不是你家明朝才有,我蒙古也有。

他们直接从黄河“几”字弯轻松渡河,进入河套地区。

此时的河套地区早在两百年前就被一个人无偿捐献了出去。

这个人很大方,他不但送土地,特别热情地连他自己都送了出去。

他就是“土木堡之变”的主人公,人送外号“大明战神”的瓦剌留学生明英宗朱祁镇。

土木堡之变,明朝差点走了北宋“靖康耻”的老路。

此战明军五十万精锐尽折,皇帝被俘,瓦剌军队直逼北京。

不幸中的万幸,明朝还有一个人,一个可以力挽狂澜的人,他叫于谦。

最后,于谦于少保扶大厦之将倾,保住了北京,保住了大明。

如果说李云龙的平安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那么朱祁镇的土木堡之变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此后,整个河套地区无人驻守。

鞑靼见没人要这块肥地,也就开始大规模进入河套地区。

河套彻底沦陷。

蒙古大军进入河套地区之后,暂时停了下来。

因为还有最后一道阻碍摆在他们面前,只要越过这道阻碍,蒙古铁骑挥兵南下,无人可挡。

这道最后的阻碍是——长城。

刘体纯得知蒙古骑兵已经渡过黄河,正欲越过长城,直取汉中。

吓得他急忙从黄河沿岸调兵支援长城上的守军。

洪兴当初收复陕西之后,在长城附近派了驻军。

可这两三年无战事,长城上的守军早已名存实亡。

刘体纯这次来了之后,错误地判断了形式。

他认为蒙古军队不可能从长城入关,于是他把重兵布置在了黄河沿岸。

对于长城,他只是象征性地派了几千人去巡防。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刘体纯这次要挨揍了。

稍事休整之后,蒙古军队开始进攻长城。

二十万人来攻,长城上的几千守卫根本无法抵挡。

破城之际,刘体纯终于踩着点带了八万多人赶到。

他们在长城上用鸟铳、燧发枪、火炮和弓箭使劲招呼蒙古军队。

一时间,竟然暂时阻击住了蒙古大军的攻势。

但刘体纯知道,长城迟早会被攻破。

一但蒙古大军越过长城,他手里这点人还不够人家包饺子。

汉中若失,蒙古大军长驱直入,中原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