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李来亨的选择

心里抑郁不平的李来亨最终做出了弹劾太子的蠢事。

但李来亨似乎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在帝王家,轻易不要干这件事。

间不疏亲。

废太子这种事情历史上也有很多皇帝干过,但要想干成功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其一,父子不和。

这条很重要,毕竟你是不是太子这件事,还是由皇帝来决定。

皇帝喜欢你,你就是太子,不喜欢你,那就想办法让他喜欢你。

就像当年的朱高炽,朱棣本来是不打算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的。

据说朱高炽长得比较富态,还有腿疾,一点都不符合朱棣所需要的那种伟光正的形象。

他自己其实更倾向于宁王朱高煦,英明神武,打仗厉害,特别像老爹朱棣。

但最后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原因就在于朱高炽生了一个宝贝儿子,他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

当初朱棣问大明才子解缙谁更适合当太子?

解缙这个老油条早就拿捏住了朱棣的心思,只说了一句“世子仁厚,当立为太子”。

世子就是指朱高炽。

朱棣:给我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解缙:好圣孙!

这个好圣孙说的就是朱瞻基。

朱瞻基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再加上隔代亲的缘故,深得爷爷朱棣的喜爱。

于是,朱高炽顺理成章成为太子。

此后无论宁王怎么泼脏水,搞诬陷,都没能撼动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但很显然,此时的洪兴和朱慈煊之间,似乎不存在这种情况。

其二,多人争位。

这种情况在咱们中国历史上特别常见。

毕竟能成为太子,只要后面没什么麻烦,顺利熬死老爹或者干掉老爹之后,自己就是整个天下的主人。

所有人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或许除了生死,他将不会再有烦恼。

这方面的代表是我们赫赫有名的隋炀帝,杨广。

他想办法把自己老哥杨勇从太子之位上拽下来,他自己顺利升为太子。

然后杨广又想办法让自己的老爹杨坚提前下课,自己登基为帝,顺手再把大哥弄死。

最是无情帝王家。

但这事放在洪兴这里,似乎也不太成立。

太子之位,自古立嫡不立长。

朱慈煊是嫡子,又是长子,双层buff,这个头衔他已经顶着好些年了,几乎没人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