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时间读完后世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学业,还要月月保持及格或者优秀,这很难很难。
小学还好,进入中学,特别是高中后,很多十分用功的学生也跟不上朱慈灶教学步伐,没办法,教育本来就是甄别,只有最有天分聪慧,还最勤奋的学子才是最后的精英。
这其中,就包括钱梅花,永远保持跳级班第一,永远埋头攻读思考。
还有张铁蛋,勉勉强强跟上跳级班步伐。
还有孙二子,要不是经常请教钱梅花,他几无可能及格。
当然,朱氏子孙也有十几个有天分的学童。
更有原来执教小学堂,后来专门读书的张淼淼老师及十几位不耻下问的三四十岁老教师。
当然,成年人虽多,但十三四岁的神童更多,这些原本不可能接触知识的流民子女平民子弟,有幸成为人精学神,他们所学虽然不能光宗耀祖做官发财,但超越数万或者数百万人智慧的成就感同样令他们备感骄傲。
朱慈灶对这些少年是一百个敬佩,他自认为自己只是个中人之资,他在后世花了十二年才勉勉强强考了个大学,勤勤恳恳四年才拿到大学毕业证书。
可人不能光读书,不能成为书虫书呆子,开春了,数百万流民虽然不需要学生帮助春耕,但四处转转有益无害。
看见吉王世子带着这么多大学生来到农场,正在插秧的农人全都狂热起来,朱慈灶蹲在田边和蔼的询问,一个老农颤抖道:“世子,这就是益丰早稻,我们管他叫世子早稻,世子选育这稻可是真正的活命宝贝,它从播种到收购只需要九十五天,它抗倒伏抗虫害好伺候,最难得是他的产量达到四石六百多斤,如果施肥足,它能达到五石多。”
朱慈灶点点头道:“还是喊他益丰稻为好,这不是我培育出来的稻种,所以我不能占功劳。”
“我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