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按照李世民睚眦必报的性格,也是时候给突厥一个教训。
程知节心中更加惊讶。
竟然真的让苏盛猜对,还真发生了大事。
他心里忍不住想,是巧合还是苏盛太聪明。
朝堂中的杜如晦继续开口,列举覆灭梁国的必需性。
“覆灭梁国原因有三,一为梁师都身为汉人却向突厥称臣,丢尽汉人颜面,他活着一天,就是对汉人侮辱的一天。”
“二为朔方乃大唐门户,必需握在我们手中,不然突厥随时可能进攻大唐。”
“三为统一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杜如晦的三点必需让所有人都说不出话。
苏盛心中忍不住赞叹不愧是千古名相,说话都是有理有据的。
不过,这场戏应该才刚刚开始。
现在是大唐政局变动的时代,权利并未完全完成更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些李渊的旧部如果不想丢掉权利,就必须阻拦李世民建功立业。
因为李世民每一次的建功立业,都代表着他登基的正确性,也会带起一大批人职位上升。
而有人升,就必然得有人下。
李渊旧部就是下台的最好人员。
可他们并不想下。
那阻拦李世民建功立业就是必然的。
发动一场战争涉及到的东西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粮草。
苏盛想,必然会有人从这里下手。
果然,文官中的萧瑀气呼呼的站出来,狠狠刮一眼杜如晦,对李世民行礼道:“陛下,臣认为此时发动战争并不合适。”
皇位上的李世民神色不变,平淡的看着萧瑀,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萧瑀见李世民并未拒绝,松口气,继续开口道:“陛下,如今距离乱世终结才五年,河北河南等地收复更是刚过四年,大唐各处民生并未恢复,这时我们发动战争,一战而下还好,一但被突厥抓住机会,拖入长期战争中,恐国内将会再次陷入民不聊生状态。”
“到时必是内忧外患。”
苏盛把萧瑀的话翻译后,大概就是说你李世民刚在渭水之盟给突厥送了大批物资,如今国库空虚,国内民生未完全恢复,如果你不怕突厥抓住机会再锤你一顿,到时候隋末乱世重演,你就打吧。
萧瑀,你是真头铁,竟然敢在军事上怼李世民。
苏盛心中感慨完看向李世民,期待李世民的表演。
谁知李世民并未表态,就连杜如晦都重新坐了回去。
难道这事就这样结束了?
苏盛有点懵。
难道他推算错了。
苏盛陷入自我怀疑中。
场中的萧瑀看无人开口接话,心情变好,得意的道:“陛下,微臣以为,需休养生息三年年,把国库充盈起来再商议灭梁之事。”
听到这话,苏盛看还是无人站出反驳,咬咬牙,猛的起身出列。
这是他的机会。
“敢问萧公,您这话的意思是否为只要国库充盈,不,只要有人出的起军费,就能商议灭梁之事否。”
苏盛那还略带青涩的声音让萧瑀皱眉。
满朝文武,包括魏征和程知节都惊讶的看着突然走出的苏盛。
被一众历史留名大佬盯着的苏盛偷偷掐一下自己的大腿,以疼痛让自己镇定。
感受着大腿处传来的一阵阵痛意,苏盛挺直瘦弱的身躯和萧瑀对视起来。
萧瑀看着年轻,瘦弱的苏盛,心里有点怒意。
老夫成名多年,你一个小子有什么资格对我发出质问。
带你来的魏征和坐你前头的程知节来质问我,我都觉得他们不够格。
皇位上的李世民看到这一幕眼中带上惊讶,偷偷对长孙无忌使了一个眼神,示意他稍等片刻,同时也做好救援准备。
萧瑀可不是好相与的。
明知苏盛是在篡改自己话的意思,已经怒上心头的萧瑀依然顺着他的话说道:“没错,老夫就是这个意思。”
“只要灭梁的粮草不影响大唐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商议灭梁之事。”
萧瑀狠狠盯着苏盛,他想看苏盛能说出什么。
只要苏盛拿不出解决办法来,那他今天跳出来的行为就是跳梁小丑。
到时就会成为满朝文武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