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烈在成功击退外族势力的入侵后,意识到边境的长治久安不能仅仅依靠军事防御和临时的应对措施,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边境地区的物资供应与民生保障问题。于是,他想出了戍边屯田的办法,并向朝廷详细阐述了其可行性与重要性。
朝廷批准后,韩烈便开始在边境地区大力推行屯田政策。他组织士兵和边境的百姓一起开垦荒地,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土壤条件,种植适合的农作物,如在水源充足的河谷地带种植水稻,在较为干旱的山坡上种植耐旱的粟米、高粱等。同时,他还从内地邀请了经验丰富的农技师前往边境,指导大家如何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以及合理灌溉施肥。
为了保障屯田工作的顺利进行,韩烈又着手完善边境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他带领士兵和百姓挖掘沟渠、修筑堤坝,将附近的河流、山泉等水源引入屯田区域,使得农田在干旱时节也能得到充足的灌溉。此外,他还在边境设立了多个粮仓,用于储存丰收的粮食,不仅能满足边境守军日常的粮草需求,还能在遇到灾荒年份时救济周边的百姓。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韩烈也注重边境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他鼓励百姓养殖牛羊等家畜,通过与周边部落的贸易往来,引进优良的种畜,改良本地畜种,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边境地区的经济在屯田政策的带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足,对大乾朝的归属感也越发强烈,边境防线在这安稳的民生环境下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新危机暗中滋长
然而,大乾朝在各方面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之时,新的危机却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瘤,正悄然滋长并逐渐威胁着国家的安稳。
海外,一些原本对大乾朝心怀嫉妒的国家眼见文化传播让大乾朝的影响力越发扩大,便想出了更为阴险的招数。他们暗中培养了一批精通大乾朝语言文化的奸细,伪装成求学的使者或者普通商人,混入大乾朝的境内,妄图窃取大乾朝的军事机密、先进技艺以及重要的文化典籍,然后带回本国,以便找到制衡大乾朝的方法,或者将这些成果据为己有,增强自身实力。
朝堂内,尽管整风肃纪行动让大部分官员都规规矩矩地履行职责,但仍有一小撮人不甘心受此约束,他们暗中结成了一个隐秘的小团体,打着“为国分忧”的幌子,实则在各地私自截留朝廷拨付的物资和款项,用于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还在一些关键政务上故意设置障碍,干扰新政的正常推行,试图在暗中破坏大乾朝的稳定发展。
边境处,虽然屯田政策让边境地区一片繁荣,但却引起了其他一些游牧部落的觊觎。这些部落眼红边境地区日益丰富的物资和安稳的生活,在个别野心家的蛊惑下,开始频繁在边境制造小规模的摩擦,偷偷抢夺牲畜、粮食等物资,并且还在暗中观察大乾朝边境的防御漏洞,谋划着更大规模的掠夺行动。
危机初现各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