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嘭!嘭!
钟声和鼓声同时响彻洛阳北宫附近区域。
正是敲钟聚臣,擂鼓聚将之意,诸葛亮心知这是自家主公和部分臣子已经抵达了北宫。
诸葛亮迈入宫门,径直朝着如今北宫第二大的宫殿走去。
道路上,诸葛亮还看到了一些同样脚步匆忙的同僚。
稍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正是端坐于主位的张角,底下有几排椅子,分别按照序列而坐。
董卓、曹操、赵云、吕布四人坐在最前面,其部属将坐尽皆在主将身后。
董卓身后,华雄,郭汜,李傕诸将。
曹操身后,曹仁,夏侯惇,夏侯渊诸将。
赵云身后,张任,张绣,典韦诸将。
吕布身后,高顺、张辽、臧霸诸将,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既像是坐在吕布身后,又像是游离一般,自成一体。
郭嘉和戏志才两位学士坐在前列,身边还有一张空位子,显然就是给自己留的。
在内阁学士之后,李儒、程昱、贾诩诸位文臣分坐。
张角看到诸葛亮进来,对着他笑了笑,没有让其坐下,而是让其站在文武之间,等待着其余军将文臣汇聚。
为了这一次集齐全国有名在列的大臣,全国上下的政务尽皆托管给了当地的副手,使得生产效率低了许多。
诸葛亮站在文武之间,心里忽然明白自家主公召集全国上下大臣的含义。
这是要在这么多人面前,为自己站台。
毕竟有些人还是不想自己头上有这么一个年轻的主帅。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一句俗语能流行也是有他的道理。
在张角的纸面命令下,这些骄兵悍将一定会服从命令,但在实际执行中很有可能会打折扣。
军贵神速,军队里,最在乎的就是速度。
而在战争中,这种打折扣的行为简直就是在送命。
因而张角必须在所有人面前说清楚一切。
免得有些家伙脑子犯糊涂,坏了太平道百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