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被分化的渤海国

上一章说完了南诏,到不是我偷懒,实在是没什么好写的,本来我是想放弃的。但是这个渤海国最后因为是被契丹所建立的辽国给灭的,而辽与北宋签订的“海上之盟”又是通过渤海来进行沟通的。

所以最后为了保持文章的完整性,我还是决定给写出来了,现在我再来用同样的方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渤海国。

渤海国原来是由靺鞨粟末部联合其他靺鞨诸部和部分高句丽部所建立的。

疆土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因为当时渤海是按唐制建立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全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所以就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

所以后来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后世很多人都认为渤海国,就是所谓的东胜神洲国,因为他的风土人情和唐朝都很类似,而又因为他疆域又涉及到了古朝鲜半岛的部分地区,所以这就是那个国家,非说孙悟空是他们国家的原因之一。

渤海国的建立者是大祚荣,这位是公元698年建立的国家,后来自称是大震皇帝,公元713年的时候,被李隆基封为渤海郡王,后来到了公元762年的时候才被大唐诏令为渤海国,此外还有“靺鞨国”、“渤海靺鞨”、“高丽国”等别称。

本来这个渤海国的国号就差点被叫做高丽国了,但是后来因为大唐王朝好不容易消灭了古高句丽国,再加上这位大祚荣本人可能也是古高句丽国的人,并且当时还有很多古高句丽国的遗民都愿意跟随大祚荣。

所以当时唐朝为了避免古高句丽再次复国,于是就把大祚荣建立的国家给封为了渤海国。

后来到了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的时候,渤海国还曾经支持过李尽忠造反,不过最后都被武则天给诏安了。

再往后大祚荣驾崩以后,他继承人大门艺就受到了李隆基的册封,等到了大武艺继承皇位以后,渤海国开始对外用兵,并且先后征服了铁利、拂捏、越喜、虞娄等“东北诸夷”。

后来,这个大武艺竟然还打算联合日本和契丹一起对抗大唐王朝,不过最后还是被唐朝给消灭了。

后面等大钦茂继位以后,渤海和大唐关系才算是恢复了过来,并且这位大钦茂还仿照唐朝样子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加强了渤海的中央集权,

等着大钦茂驾崩以后,渤海往后的后二十年里,先后是由大华玙、大嵩璘、大元瑜、大言义、大明忠等六代皇帝统治的,不过就是一年不如一年,而渤海也开始走了下坡路。

再往后就是大元艺刚继位就被渤海国人给废黜并杀死,继续往后大华玙、大元瑜、大明忠等人,基本都是由于政变而即位并且也都是死于政变。

直到公元818年的时候,大祚荣的弟弟也就是弟大野勃的玄孙大仁秀即位以后,渤海国的势力才算是中兴,并且步入全盛时期。

到了公元830年的时候,大彝震继位以后,就派遣了许多留学生开始全面学习唐朝文化。

同时也就是这个时期,渤海过才有了海东盛国的称号。

等着大彝震驾崩以后,皇位又传给了大虔晃、大玄锡两代帝王,后来等着大玄锡去世,渤海国又经历了大玮瑎、大諲撰两代国王。

那么到了这个时候,渤海就发生了渤海赴日裴颋使团中4名成员“遁留”日本不归的事件,随后又频繁发生渤海贵族南投高丽的事件。

这位就是说,现在的渤海已经开始出现了分化瓦解的问题,于是契丹的耶律阿保机就趁机攻陷了渤海控制的辽东,随后又攻陷上京龙泉府,至此渤海灭亡。

而耶律阿保机灭了渤海以后,为了进行过度,又把渤海给变成了东丹国,随后又改为东京道。

但是渤海遗民不愿接受契丹统治,一方面进行激烈抗争,另一方面还建立了定安国、兴辽国、大元国等反抗政权,但是最终渤海人还是被汉族、蒙古、古朝鲜、还有金国的女真族所同化,据说渤海被女真同化的后人,就是建立了满清政权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