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7年1月25日,宋英宗赵曙驾崩以后,继位的就是宋神宗赵顼,这位宋神宗因为就是宋英宗的儿子,所以继位的时候很顺利,而且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折。
这位宋神宗赵顼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北宋历代的帝王都有一个收腹幽云十六州的梦想,但是每当要收腹幽云十六州的时候,这些列祖列宗们却总是打败仗。
后来等着宋神宗赵顼真正继位以后,北宋的财政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除了当时庞大的军费开支以外,还有每年都要给辽夏两国的贡金,这些开支当时已经让北宋的财政亏空到了1750万以上。
另外再加上农民的土地被豪强兼并,并且还有利贷盘剥和赋税徭役的加重,这些事情也导致了老百姓的屡屡暴动和反抗。
所以在公元1068年的时候,宋神宗赵顼就召见了王安石,而当时的王安石也有着一个通过变法来做到国富民强的远大理想,所以这君臣二人就这么一拍即合的进行了历史上着名的“熙宁新法”。
当时王安石的变法是分成了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和取士之法这三个部分。
当时的这三个变法的方针刚一出现,就引起了朝廷的一片指责和谩骂,不仅从内容和效益上对新法进行非难,而且在思想、道德上大肆指责。
而王安石则是在宋神宗赵顼的大力支持下决心变法,在随后的公元1070年的时候,王安石就把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等新法先后颁行天下,而此时的王安石变法也别被推上了一个高潮。
但是这些新的变法内容,从最开始的时候就触动了一些享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
因此,这次改革从一开始的时候就遭到强烈的反对。
而且这股反对力量也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的支持。
并且同时由于新法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也遭到了一些正直的大臣的反对,这里面就包括了苏辙、韩琦、司马光这些人。
后来到了公元1076年的时候,心力交瘁的王安石,又因为自己的儿子中年而亡,所以当时悲痛欲绝的王安石也没有能力再继续变法。
于是王安石最终还是辞去了宰相的职位,并且于公元1086年去世。
虽然王安石的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经过了王安石的变法以后北宋的财政问题,还是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后来到了1081年的时候,已经回复了元气的宋神宗赵顼,打算趁着西夏惠宗秉常被梁太后囚禁的时候出兵讨伐西夏。
本来这场讨伐西夏的仗打的还是不错,但是最终还是因为西夏出动了三十万大军,并且随后攻克了永乐城而导致了失败,
当时的宋军将校伤亡200多人,损失民夫工匠20多万。战报传到汴京以后,神宗临朝恸哭。他从此也失去了斗志,继续维持着原来对西夏的纳贡和议。
公元1085年,宋神宗赵顼在变法和宋夏之战失败以后,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并且病情也开始恶化。
就在这位宋神宗打算再造汉唐盛世的梦想破灭之时,赵顼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随后宋神宗赵顼把自己的第六个儿子赵佣,改名为“煦”,并且同时立为太子,国家大事由皇太后暂为处理。
随后不久,宋神宗赵顼驾崩,享年三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