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置?还能如何处置!昨夜喊你撤你不肯撤,现在人家已经摆明了车马,急了又有啥用?
而信陵君话语之中的那句“廉老将军”,更是令廉颇心中不免有些哭笑不得:要用人家的时候就是廉老将军,用不着了就是廉将军。前鞠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只是,大敌当前,廉颇也不能跟魏军的实际掌控者闹别扭。
撤是一定要撤的,身后就是自家的大军,只要能摆脱掉秦军,无论是向南还是向东,对于廉颇而言都是生路。而以自己胯下骏马的脚力,脱离大军摆脱掉秦军问题应该不大。
只是,廉颇可做不出弃军而逃之事,哪怕这只军队乃是魏国的军队。
说他愚蠢也好,说他轴也罢,这或许就是一个将军之所以能在战场上立足的信仰吧!当然,若是能以这数万魏军将对面的秦军咬下一块肉下来,想必也是廉颇所乐意见到的。
只是,以魏军的战力,在兵力优势之时,尚且对秦军无可奈何,如今攻守易势,能坚持多久,廉颇实在没有把握,更别谈要冲出秦军的包围圈了。
见廉颇眉头紧锁,却不曾答话,信陵君的心情越发地焦急了。情急之下,信陵君开始语无伦次了起来:“廉老将军,若是不行,吾等以武卒开路,速速后撤吧!”
“不,不行,武卒为步卒,行动太慢,不如,吾等领亲兵先行退却吧?”不待廉颇答复,信陵君复又建议道。
闻言的廉颇心中一惊,顿时对信陵君的评价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原以为这名声在外的信陵君是何等的英雄,却不想也是个公子卬之流。
这其实并怪不得信陵君,一则是战国的氛围从来就是如此,王室之人就是比之士卒、甚至将军要尊贵许多,弃军而逃虽然说有些不好听,却也是各国王室公子所默认甚至习以为常的事情;二则,如今的战事,魏军确已无战胜之可能,与其兵败被俘,让魏国背上一大笔的赎金,还不如早些逃离出去。
当然,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那句话:生死之间,有着大恐怖。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舍生取义的。屈服于生死之间,也并不意味着着信陵君不再称得上“战国四君子”,事实上信陵君已经比绝大多数的所谓君子要有远见、有谋略、有胆色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