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得,看着舆图的赵括与李牧二人便面面相觑了起来。
显然,二人都已经想到了秦楚合流的可能。
只是,二人也还是都不愿相信,去岁还在打生打死的两个国家,身负着血海深仇的两支军队,会忽然间联合了起来?
“排除掉了所有的不可能,最后的可能,即便再不愿相信,它也只能是真相了。”赵括长叹了一口气,喃喃地对李牧说道。
闻言的李牧顿时如遭雷击,他太知道一旦楚国倒戈,对于如今的赵国意味着什么了。
“不过。”赵括继续叹着气说道:“不管楚军是不是倒戈了,我们还是向楚军示警一番,要他们小心秦军的圈套。目的有三:
第一,作为盟友我们要做到我们的义务,不能让天下人挑出咱们得问题;
第二,根据楚军的回应,也能帮助我们对其合流之事进行判断;
第三,若是真如我们所料,楚国已经倒戈,这一提醒,或许还能让秦军稍稍放松警惕,为我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听着赵括的话语,李牧倒也觉得有理,随即也是点头应诺道:“微臣这就安排。”
“不急。”赵括微微摆手,道:“这事儿早一个时辰晚一个时辰,没啥关系,如今最重要的,是接下来,我军该如何处置。”
“是。”李牧点点头再度答应道。
而随着赵括不疾不徐的话语,李牧略略有些急躁的心情也终于安静了下来。
“我们先来看看,秦楚联军会怎样展开进攻。”赵括随即对李牧说道。
“是。”李牧深吸了一口气,随即继续看起了舆图,道:“根据情报,楚军出兵当在十五万上下,这个数字跟我军在寿春的细作传回来的情况基本一致。但既然楚军已经倒戈,势必是抱着决死一战的决心而来,因此不能排除楚国会在后续将寿春的三万守军也一起派来的情况。”
“嗯。”赵括也点了点头,接着李牧的话语说道:“因此楚军的数量应该在十八万左右,若是要继续增加,楚军势必要进行大规模的征兵,这是短期内无法完成的。暂时,我们可以按照十八万大军去考虑。”
十八万大军,饶是两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心中还是不由得一荡。这个数字的确有够令人心生绝望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尤其是在这本该一面向好的局面之中,忽然急转直下,若非赵括和李牧都是经久沙场的老将,此时恐怕早已经崩溃。
“好。”微微调整好情绪,赵括随即手指向了舆图,继续说道:“楚军加入战局,无非两条路:
其一,自陈都继续一路向北,直抵新郑,与秦军汇合,以兵力之优势,试图从正面击溃我军;
第二则是偏向东北方向,自魏楚边境直插淮泗,会同齐国大军,绞杀我军田单所部。进而挥师向东,插入魏境,背袭我军。从而迫使我军放弃颍川,退回上党。”
“若是楚军直接北上,那倒是好了。”李牧微微摇头道:“即便是五十万大军压境,以我军目前三十万大军,新郑未必不能守。即便新郑不能守,我军还可以退至洛城、甚至是轵城,用坚固的城池来消耗对手的兵力,用空间来换时间。”
“就怕楚军一股脑儿地全扎入到淮泗郡去啊。”赵括也轻声叹息道:“那边田单将军只有区区七万部队,还一多半战力不足,拖延住齐军十四万大军已经是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