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乐抬手往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
董乐倒是没说瞎话,他真的去找沈兮瑶游说这件事。
当然他见到的也是真正的沈兮瑶。只是沈兮瑶并没有多重视这件事。反正这事与她无关,她只不过是顶了个名义,实际上又不是她的东西。
董乐一说起补足千字都事,沈兮瑶痛快的把这件事就推给了董乐。
“在下刚刚的话还没说完。当时沈常侍听完我所说之后就说到,既然要补足千字之数,那这篇文字就叫做《千字文》。而且,凡为补足千字做出贡献的人,均可列名其上。”
“哗”的一声,人群中的声音更热烈了些。
“董兄何为做出贡献者?”
人群中有人先问了出来。
董乐提高了些声音。
“对此我也询问了沈常侍。沈常侍说,填充文字者可为贡献者;抄录宣扬者可为贡献者;提供纸笔物资钱财者可为贡献者。最后,能为稚子讲说其中道理者也可为贡献者。”
这下四周却静下来了。
片刻之后,一位中正站了起来,对这董乐行了一礼。
“董笑然,此礼是老夫敬沈常侍所行,请一定代老夫传到。沈常侍如此豁达非常人能比,若她非女子之身,若非流传文字过少,老夫愿称她为一代大家。”
周围众人也整整衣衫,一同恭敬的行礼。
“此礼请笑然兄代为传到。”
董乐也颇受感染,恭恭敬敬的回了一礼。
“乐定不负诸位所托。”
直起身后,董乐又道:“不过在下德能浅薄,实不敢担任选择优字句,评定贡献的重任,主持此事。我欲请几位中正主持,共襄盛事。还请几位不要推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几位中正一直在倾听着董乐的话,只是听着听着,几位中正似乎都听到了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声。等董乐把话说完以后,几人忙起身。
“此事全靠笑然奔走运作,一旦成功美名天下传扬,我等哪能抢占平白占去这等好处。”
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几位中正嘴上推辞着,眼神中却透漏着渴赞许董乐会做事,渴求想主持此事的目光。
儒生们也都纷纷出言,劝说几位中正能答应董乐的提议。
固有的三请三辞流程之后,几位中正才答应下来。
“既得诸位的看重,我等就厚颜就担下此事,定将此事办成我大魏文坛上的一次盛事。不过,此事脱不开与沈常侍的联系,我等提议就让笑然作为与沈常侍的居中联系如何?”
投桃报李,中正提出的这种礼尚往来的提议毫无疑问会得到众人的同意。
董乐一拱手。
“乐必竭尽所能,不敢懈怠半分。”
议定完这些事情后,董乐便急着要把这些事情禀报给沈兮瑶,中正府一众人等也不便挽留,送着董乐离开。
一辆马车缓缓停下。等侍卫将周围封住,仆役放下脚凳,胖乎乎的孟常洵才从车中走下来。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座铺面,一块朵用红绸蔟起的红花挂在门头上的匾额上,多余的红绸自然下垂,把整块匾额都遮挡住了。
“就是这儿?”
孟常洵问道。
身边跟着的管事上前用蜀地方言回道:“回禀王爷,沈常侍派人送来的书信上,写的就是此处。”
孟常洵闻言,皱了皱眉。
“日后行走在外用官话说话,省的让别人以为我们是山野村夫。”
管事躬着身,规规矩矩的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