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很大度的道:“这一成朕不能白要你的。这样吧,这里既然有朕的份子,那朕下旨免征这其中的税赋如何?”
“陛下不可!”
穆建明神色严肃的拒绝了杨恪的这道旨意。
杨恪诧异的道:“为何?”
“我怕这几人扯着陛下的虎皮做大旗,狐假虎威的反而坏了事。”
杨恪嗯了一声。
穆建明继续道:“再说了,今日陛下为这免了税。明日又对别的免税,朝中财政从哪来?之后上行下效,朝中大臣可不可以免税?全都免了,就全都转嫁到百姓的头上,百姓负担加重,难免不会心生怨恨。所以,无人可以免税。任何人都得交税。”
说完穆建明直勾勾盯着杨恪。
杨恪见穆建明如此看自己,也有点儿懵了,指了指自己。
“任何人都要交税?包括朕?”
然后又呵笑了一声。
“这天下都是朕的,朕还要纳税?”
“正因为这天下都是陛下,陛下才应该带头纳税。这样大臣、士绅、富商谁还敢逃匿不交。”
“嗯,说的有道理。朕都纳税了,谁还敢不纳。”
“我听说皇室可是有不少产业的,这些产业从未交过税。”
“朕自有安排。”
杨恪又继续道:“既然说到税赋这个话题。你可有什么见解?”
这句话直接把穆建明问懵了。
据穆建明所知,现在大魏施行的与前世历史中北魏差不多的均田制。在有户籍制度的情况下,按人口分田地,将土地私有化,百姓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可不管什么样的制度,都避免不了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前世里,还有一条被人诟病的制度,那就是有功名者免税。
最初这是统治者为了获得更多的人才支持。
这件事看似是一件好事。可实际上,因为读书人大量增加,而国库的收入却在相对减少。为了弥补亏空,朝廷不得不加大对种田者的征税力度。
种田者为了避税,就出现了一种现象——投献。
最终导致官宦富足而国库空虚。
可要是现在就施行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穆建明就不知道合适不合适了。
事关重大!弄不好把大魏就整没了。
“陛下,此事我可不敢妄言。”
“没事,今日只是闲聊,你简单说说就行。”
“那……行吧。我就说一点儿。”
说实话,穆建明有些肝颤。
“第一点就是刚刚说的,世上无人可以免税。再有就是改变现在征收实物为主的制度,改为以银钱为主,实物为辅。然后过渡到只征收银钱。这样还可以抑制贪腐的问题。”
杨恪缓缓的点头嗯了一声,然后示意穆建明继续说。
“一直以来,历朝历代都是以土地税为主,包括依附于土地的户税和丁税,以商税为辅。陛下可以扩大商税的征收。降低或者废除丁税。不用交丁税,百姓也敢大胆生育,人口数量也能快速增长。”
“嗯,这一条不错。还有没有?”
事关大魏最重要的人口问题,杨恪对这个比较看重。
“最后一条,陛下如果要施行这些政策,最好先找不同的几个地方试行一下,根据结果再进行调整。”
“你说的这些不能说言之有物。朕还要仔细考虑。”
杨恪这么说,穆建明倒是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