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子真是重情义啊!”众人交口赞道。
这时,谢道韫身穿素服也走了过来,同样颇为好奇的施礼问道:
“冯小郎,没想到你也来了?感谢你远道而来,我替家公回礼了。”
“阿姊,有礼。”冯雁也躬身施礼。
“阿姊,右军大人是何日身故的?”
“六日前,明日便要出殡。”
“哎,来晚了。”冯雁感慨。
“能来便是情谊,你从近千里之地赶来当属不易。”谢道韫轻声说道。
“阿姊莫要悲伤,小心哭坏了身子。”冯雁宽言劝道。
“冯小郎有心了。”
“此子是何人?”旁边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走到谢道韫旁边问道。
“此小郎名曰冯无始,是幼度军中的教头。”
“哦?如此年纪竟是军中教头?教习哪方面的?”中年人吃惊道。
“叔平,冯无始乃广陵军中总教头。此次淮南之战取得大胜,此子建功良多。”谢安语气有些古怪的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啊?总……总教头?”名叫叔平的中年人更加吃惊,就连旁边不认识冯雁的人也皆感好奇。
谢道韫眼神也有些奇怪的扫了一眼中年人,然后对冯雁说道:
“冯小郎,你远道而来先歇息片刻饮一杯茶吧。”
“多谢阿姊。”
……
冯雁找了个地方刚坐下来,王蕴立即凑了过来。
“冯小兄,最近可有佳作?你那个商铺总是断货,可否带来“西施”与“貂蝉”?老夫已经多日未曾洗浴,就等着美物到来呢。”王蕴本来想笑着询问,但考虑到场合,于是紧绷住笑脸问道。
冯雁也想笑,却笑不起来,脑海中还在回忆着与书圣相处的时光。
看了看王蕴,并未作答,而是指向刚才的中年人问道:
“叔仁兄,那个中年人是……”
“此人乃逸少(王羲之字)兄之次子,王凝之、字叔平,是谢道韫的夫君。远处的几人也是逸少兄的子嗣,那个身形略胖之人乃三子王涣之;穿白衣之人,消瘦些的乃五子王徽之;旁边健硕之人乃幼子王献之……”
冯雁听着王蕴的介绍一一看去,最有印象的就是王献之了。不过,有印象并不是见过,而是在史书中曾看到过。与王羲之并称二王,也是书法名家。
“哟,又见到名人了!”冯雁暗自惊呼。
“冯小兄,你还未做答复,西施呢?貂蝉呢?酒……”
冯雁无奈的看了看王蕴应付道:
“叔仁兄,在外面马匹的行囊中,待会给你啊,我先去找王献之打个招呼。”
冯雁拱了拱手便起身离去。
王蕴一看顿时气急:“这个臭小子,见色忘友!不对,王献之不是色啊,连草都不如!”
冯雁走了几步,想想与王献之素为谋面,就这么冒失过去有些唐突,于是厚着脸皮找到谢安。
“叔父,能否带我引荐一下,我想认识王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