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上课

大晋狂人 旅团长 2036 字 6天前

“上课就是学习,既然来了书院自然要学点东西,快起来,否则为师要打屁股了!”

将麴瞻提溜到大成殿拜见了众人,冯雁这才坐下来陪着长辈们聊天。不过,没说上几句话,书院管理杂务的崔主事已经来到殿中恭请众人就食。

到了前院饭厅,只见饭桌上摆了满满一桌子丰盛佳肴。很显然,主事见到谢安几人,很是刻意奉承。宴席上,除了蒸煮类的食物,还有烤出来鸡、鸭等美食,置办这样一桌酒席的确是下了一番功夫。不过谢安等人都没有吃肉食,冯雁判断可能是书圣刚刚辞世,众人均有所节制。

冯雁也跟着吃了些素食,倒是麴瞻这小屁孩不管不顾地大吃起来。

饭后,众人歇息了片刻,便进入由义斋。

书斋里,书生门席地而坐,前面均有书案,上有笔墨纸砚、书籍等物。

谢安、王蕴等人走入书斋后便在前台讲堂盘腿坐定。

冯雁自感辈分不高,于是拉着麴瞻往后方走去,刚要坐下竟看到了坐在后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冯兄来了?”二人作揖道。

冯雅拉着麴瞻坐在二人身边,好奇问道:

“咦?为何清晨没看到你们?”

“我……我二人相谈甚晚,因此起的迟了些。”祝英台有些脸红道。而梁山伯在一旁只是憨憨地笑着。

“哦……我理解。”冯雅笑得很是古怪,让梁祝二人看得莫名其妙。

谢道韫此时看到冯雁竟跑到学生中间了,大感奇怪,同时内心抱怨:让你讲课,结果当起了学生?

谢道韫收住心神淡淡一笑对着学子们说道:

“书院正式开课!今日我书院有幸请到建昌公谢大人、会稽内史王大人、侍中车大人、名士许先生为大家讲习一课,众学子当用心聆听各位大人的授课。”

“谨尊先生!”众学子纷纷施礼。

“先请建昌公谢大人授课。”谢道韫对着叔父谢安有些顽劣地眨了眨眼,遂及笑着坐到一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谢安好笑的摇了摇头,清咳一声说道:

“既然来到书院,老夫便简而言之吧。当今之玄谈,在《道意》中曾述说:患乎凡夫不能守真,无杜遏之检括,爱嗜好之摇夺,驰骋流遁,有迷无反,情感物而外起,智接事而旁溢,诱於可欲,而天理灭矣,惑乎见闻,而纯一迁矣。心受制於奢玩,情浊乱於波荡,于是有倾越之灾,有不振之祸,而徒烹宰肥,沃酹醪醴,撞金伐革,讴歌踊跃,拜伏稽颡,守请虚坐,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由此可见,嗜好、物欲、迷情乃为修身之大敌,亦主张守虚冲和以守中,气定神闲以养中为善。又如《养生论》所言:保和全真者,乃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唯守真之意识,方可创检束自约、拙朴自娱之新风……”

众书生边听边晃着头颅,一副陶醉的表情。

而冯大才子与小曲子则一脸懵逼地干瞪着眼,二人互相看了看,均看到对方眼中的迷茫之色。

谢安讲完后,车胤、许询分别也讲了讲。

车胤讲的是《庄子注》中的内容,提倡庄子“虚己顺化”的人生态度,把“冥然自合”、“足性而止”、“无为逍遥”作为人保持自然的法则,认为每一个人都是自然玄冥深远所致,人应该悉心体察宇宙的开合张弛,效法自然,安内游外,淡然自若,做到无心而顺有,无为而自然,逍遥而从俗。这一理论是促使人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息息相通,将前朝所形成的物感论,提升到一个更自觉的高度。

许询讲的是竹林七贤中阮籍的《咏怀诗》。常以“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的物我相感发端,把自己的无边的苦闷排遣到自然之中,着力抒写物我之间的细微而深切的情绪体验,把自然作为心灵的寄托和思想的载体。多将山水之游作为摆脱尘俗、修身养性的方式。

轮到王蕴开讲,冯雁有些好笑地看着这位老熟人,内心腹诽:“这个老酒鬼竟然也敢开口?”

王蕴同样清了清嗓子,一晃脑袋,口吐莲花般妙言相继而出:

“圣人乘真心而理顺,则无滞而不通;审一气以观化,故所遇而顺适。无滞而不通,故能混杂致淳;所遇而顺适,故能触物而一……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得在于神静,失在于物虚……夫以物物于物,则所物而可物;以物物非物,故虽物而非物……只有放下心中非分之念,顺应物化,方能不被万物所役使,方能遗貌取神,洞悉天地运行之大道……”

冯雁目瞪口呆的看着王蕴,一脸哑然之色。

“没想到,这位国丈老酒鬼竟也能掰扯这么玄奥的理论?乖乖,真乃,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也!”

王蕴身处高位,仿佛看穿了冯雁的心思,顿时得意地扬起了眉毛,语气更加抑扬顿挫起来。

冯雁一脸钦佩地伸出左手,然后高高得竖起大拇指,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心。对这个手势,王蕴早已熟悉,仿佛收到了冯雁的恭维,重重地点了一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