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超越时代的服饰只做了些许样衣出来,有需要可量体裁衣单独制作,做多了怕是水土不服。
最让冯雁得意的是新款大裤衩子,所谓新款其实就是长裤的裁切版,不过更为宽松。腰围处缝制有穿孔,可将麻绳或绸布穿过系紧。这玩意夏天穿绝对凉快,可能有些士族碍于面子不会穿着走在大街上,但居家时穿着最为惬意。
捣鼓这些服饰同样花了冯雁十数日的时间,幸得在少府任职,不仅来往方便而且取材方便,不管什么材料或布样,少府都有明确的供货商和渠道。
秦岭作坊愈加忙碌了,作坊大头领,老梁看着附近招来的一帮小娘子衲底做鞋,着实头疼不已。原先作坊里都是清一色老爷们,突然冒出这么多小娘,实在影响工作。
人如果在物质上丰富了,自然会有其他需求。
工匠们大都是年轻后生,听着隔壁作坊里小娘子的欢笑声,总会心猿意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小娘子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皆为附近山民的子女,听闻作坊招工全跑来了!经过一番选拔,留下来一些手脚灵活、相貌端庄秀气的小娘。
他们的父母刚开始强烈反对,因为世代耕田早已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不过在听到工坊的报酬后全都闭上了嘴,不仅如此,自己带着妻子、儿子们也来了。
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此次工坊招工只用年轻女子,做鞋嘛,男工肯定不合适。
有些头脑灵活的山民见招工不成,于是带了好些农产品送给工匠们,硬是把自家儿子安插进作坊里做工了。老梁、郑桦几名头领对此欣然接受,因为作坊本来就忙碌,尤其最近更甚。
做鞋在秦岭,做服饰在长安城,之所以分开是防止做鞋的工艺被模仿。长安城内有一些商户眼睛始终盯着“晋隆”商铺,货物充足时积极购买,缺货时高价出售,还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