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知音

大晋狂人 旅团长 2770 字 12天前

因为曲子太多,麴瞻竟不知道该演奏哪一首。

“哎,到底该演奏哪首曲子呢?以前演奏过很多次的曲调,不新鲜,没意思。最近学得好像没几首,师傅近来也没教。咦?昨天师傅冲凉时嚎叫那首曲调不错,什么你把我灌醉,我把你按倒,我褪去你的上衣,我脱下你的……不可,虽然好听,但不合时宜。哎……真是愁死了,会的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麴瞻现在犯了纠结症,一时竟想不起演奏什么曲子。与此同时,人群也开始议论纷纷。

“这家伙干啥呢?怎静默如此长久?难道是学人家柳家子弟,感受人与琴之玄奥?”

“我看京师来的人,太不着调。就会装神弄鬼!”

“感受片刻就行了,难道非得超过柳言、柳信?非得多出一倍时间酝酿?”

“嘿嘿……装模作样。”

议论声中,麴瞻眼睛一亮,摸了摸鼻子,“有了!”

将木琴移开,换了一台古筝,又拿了一把笛子。

众人以为麴瞻要演奏古筝,没想到却拿起了笛子。

“他娘的,装神弄鬼!以为这个小郎要演奏筝,没想到摆在面前却拿起笛子!到底要演奏啥?”不少学子被麴瞻气到了。

随着笛子声响起,正悍然打盹的冯雁不由睁开眼睛,“哈哈,这小子演奏《知音》呢。”

这首知音曲,是后世同名电影《知音》里的插曲,曾风靡一时。

以前去秦岭时,冯雁在河水旁教会麴瞻的曲子。

用笛子演绎前奏部分,用古筝演绎正曲部分,这是冯雁想出来的,传授给了麴瞻。

这是一部描写辛亥时期起义将领蔡锷,在京都名妓小凤仙的掩护下,冲破袁世凯的监控,回滇兴师讨袁的影片。主题歌赞颂了蔡锷将军拯救祖国的高尚情怀和坚忍不拔、勇敢机智的英雄品质,歌声还表现了小凤仙对蔡锷忠贞不渝的爱情。

这支歌曲,十分切合影片主题,而不失古风古韵,曲调极为优美。

随着前奏响起,冯雁晃着脑袋仔细聆听起来。

随着古筝响起进入正曲,麴瞻也随着曲调轻轻哼唱: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声声如泣如诉

如悲啼

叹的是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

这首歌曲如泣如诉、如颂如歌,流露出了千古知音最难觅的怅惘,赞颂了知音之间宝贵情谊,更表达了对知音的无限珍惜与依恋。

音乐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

“真好听!我仿佛听到了思念之情!”

“对!我也听到了,还感受到一种惆怅!”

“相爱却难相守,好曲,好曲啊!”

几名评委低声交谈着,都从曲中听到了意境之美。

院长柳杰对音律颇有研究,听着听着不禁流下两行热泪。

“我为什么会伤感!”柳杰喃喃自语。

“哎,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没想到这位小郎君竟弹奏出如此美妙的曲子。”一旁观看的柳言也抑制不住情感流露。

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被麴瞻的演奏震撼了,即使尚武的薛家,也有不少人被深深触动。

“不愧是京师来的人,曲调美,演奏技巧也高,如拔剑四顾,如高山流水,如故人再现,如仙音缥缈。”郡守裴珪也被音乐打动,不禁开口称赞。

郡丞柳凭深以为然,点了点头转向冯雁问道:

“此子真的是你的徒弟?”

“当然!”冯雁眼睛看着麴瞻,随口回道。即使是冯雁,也不禁为自己的这个徒弟所触动。说起音乐天赋,冯雁远不及麴瞻。

“何人所创?”柳凭继续问道。

“梦中所得。”

“啊?梦中?冯大人如何评价这首曲子?”

冯雁扭头看了看柳凭,回道:“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说得好!此曲名字是什么?”柳凭饶有兴趣地继续问着。

“知音!”冯雁简短回答。

“此曲表达何意?”

“真正的知己,不是陪伴,而是一份懂得。有时候只要一个拥抱,一个眼神,便一切尽在不言中。”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