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弱小国家的悲哀。
柔然统帅一咬牙,把心一横,对副手说道:“你来替我指挥!”然后下令,“所有武者跟我来!”他自己也是一名武者,感气中阶而已,这种水平,或许连罗慕路斯军队中的一名百夫长都比不上。
质量不行,那就只能尝试在数量上压倒哲别了。
哲别手下的武者大多被分派到侧翼伏兵队中了,留在中军的并不多,并且此时大部分武者都陷入阵中,一时半会也不是那么容易脱身的。
这并没有让哲别感到惊慌,反而是更激发他嗜血的本能。他也并不托大,没有因自己的实力而过度自信,叫上了左右亲卫,两名感气巅峰的武者,奔着柔然统帅带领的小队冲杀过去。
仅仅三人,两头凶狼拱卫在狼王身侧,气势上完全压倒了柔然这边十数人。柔然统领硬着头皮,点了几人下令:“你们几个,去拦住旁边的,其余人跟我来!”
说罢,抽动缰绳,一马当先,举起短矛冲向哲别。
和许多人想象中不同,比较反直觉的是,骑兵作战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适用于“一寸长一寸强”这条经典名言。轻骑兵之间的战斗,放在个人层面上,更看重的是灵活性和士兵的技巧。
这其实很好理解,就和甲弹对抗一样,当大家都是脆皮铁棺材的时候,你第一个装上了炮塔,射界更加灵活,你在对炮就有优势,这种优势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士兵的生死。
所以雷诺FT-17会成为坦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而当大家的装甲都越来越厚的时候,着名的坦克三要素就出现了:机动、火力、装甲。
早期人们还是把火力放在第一位的,于是不停地扩大火炮的口径,延长火炮的倍径。
所以在军事发展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把装甲兵当做骑兵的后继者,出现了“装甲骑兵”这么个单位名称。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轻骑兵转移到重骑兵身上,就会发现,和重型坦克的发展如出一辙。重骑兵往往身披重铠,手持重型武器,在各种艺术形象中,往往会有使偃月刀、开山斧、紫金锤这样的武将。
和重型坦克厚重的装甲、大口径大威力的火炮太过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