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年间。
天幕的一句话,瞬间炸了锅!
“什么?!天幕刚才竟然说靖难?!!”
听到这句话的瞬间,朱元璋的瞳孔猛地一缩。
“这人到底是谁?”
“为什么听起来像是要发动叛乱?”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脑海中一瞬间闪过无数的猜测和念头。
这些念头令朱元璋感到一阵紧张。
他一眼看去,天幕上的城门牌匾赫然写着几个大字,笔力雄浑,字字有力!
应天府。
这可是大明的都城啊!
难道说,敌人已经打到了这里?如果真的有敌军进入应天府,那意味着大明将陷入灭亡的危机之中!
“喊‘靖难’的到底是何人?是元朝的余党吗?”
“不可能啊!”
“我分封了那么多的藩王,他们怎么能把兵力调到应天府,进攻我的都城?”
朱元璋回想着自己亲手制定的策略,脸上浮现出一丝疑惑,心里一阵不解。
朱标也紧蹙眉头。
他开口说道:“父皇,这人看起来不像是元朝的余党,倒像是咱们大明的后代,这些奋勇杀敌的将士,也像是我们自己的人!”
“这应该是某个藩王发动的叛乱!”
朱元璋听后,若有所思,也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些细节。
他心中暗道,元朝的余孽早已失去抵抗力,绝不会有能力攻占应天府,看来这更像是一起内部叛乱。
“究竟是谁?!”
“我们要找出真相,让这个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朱元璋的眼中闪烁着寒光,目光如刀,紧盯着天幕。
“这江山,是我朱元璋的,谁敢挑战我,就得为自己的贪念付出惨重代价!”
一旁的燕王朱棣,此时还年轻气盛,看到此情此景,忍不住开口:“父皇,儿臣支持!“
“这人喊‘靖难’,实在是太过张扬,应该狠狠地教训他一顿!”
朱棣此时并未有任何造反的想法,他仅仅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毫不避嫌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