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建立时,都会派遣使者通知周边国家,让四夷臣服,大明同样如此。】
【而在这些小国中,出了一个倭寇国,当时的倭寇国处在内乱时期,也就是倭寇国的南北朝时期。】
【大明国书被送到了南朝,当时的倭寇国因为内乱,很多浪人都在沿海劫掠,明太祖击溃张士诚后,张士诚的残部就和倭寇勾结。】
【所以大明国书中的言辞就比较霸气了。】
【上帝好生恶不仁者。向者,我中国自赵宋失驭,北夷入而据之,播胡俗以腥膻中土,华风不竞,凡百有心,孰不兴愤?自辛卯以来,中原扰扰,彼倭来寇山东,不过乘胡元之衰耳。朕本中国之旧家,耻前王之辱,兴师振旅,扫荡胡番,宵衣旰食,垂二十年。自去岁以来,殄绝北夷,以主中国,惟四夷未报间者,山东来奏倭兵数寇海边,生离人妻子,损伤物命。故修书特报正统之事,兼谕倭兵越海之由。诏书到日,如臣,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
【但是南朝的怀良亲王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二百五,直接杀掉了大明使臣。】
【消息传回大明后,明太祖大怒,准备教训一下倭奴国,但是当时大明还有很多敌人没有消灭,再加上元朝东征倭寇时遭遇台风,倭寇侥幸挡住了元朝大军。】
【所以明太祖就暂时没有搭理倭寇国。】
【洪武十四年,倭寇国来到了大明,希望大明能接受他们的朝贡。】
【但是明太祖因为怀良亲王的无理,给倭寇国回了一封信,指责倭寇国。】
【王居沧溟之中,传世长,今不奉上帝之命,不守己分,但知环海为险,限山为固,妄自尊大,肆侮邻邦,纵民为盗,帝将假手于人祸有日矣,吾奉至尊之命移文与王,王若不审巨微,效井底蛙仰观镜天,自以为大,无乃构隙之源乎,王涉猎古书不能详细,始号曰倭,后恶其名,遂改日本,自汉历魏晋宋梁隋唐宋之朝,皆遣使奉表贡方物生口,当时帝王或授以职,或爵以王,或睦以亲,由归慕意诚故报礼厚也,若叛服不常构隙中国则必受祸,如吴大帝晋慕容廆元世祖皆遣兵往伐,俘获男女以归,千数百年间往事可鉴也,王其审之。】
【虽然明太祖拒绝了倭寇国的朝贡请求,但是明太祖也知道了当时倭寇国的情况。】
【当时的南朝已经快灭亡了,明太祖也就懒得计较了。】
【并且因为隔海相望,大明将士虽然勇武,但是天气却不受大明控制,所以明太祖的意思很明确。】
【倭寇国只要老实,就什么事都没有,如果敢找事,就让倭寇国知道大明的厉害。】
【之后明太祖开始在沿海修建卫所,又把倭寇国定为了十五个不征国之一,】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