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为何就一定笃定下西洋是能够赚钱的贸易?”
夏原吉的质疑也不是没有根据。
大明海外放眼望去,皆是蛮夷。
又或者海外诸国在大明眼里都是渣渣!
洪武帝期间,国外使团来访,每一次都带着货物与大量贡品跑来明朝叫卖拿钱。
虽然也会对明朝的商品,进行购买。
可是最终结算下来,大明每一次都处于亏损。
毕竟,
在洪武帝眼中,大明让利给小国,相当于皇帝的恩赐。
可行。
但是那些使团得寸进尺,再加上后来明朝海上有很多大明敌对的势力残余。
洪武帝干脆就实施了海禁。
而朱棣再次提出海上贸易,不得不让夏原吉感到警惕。
朱棣手指敲了敲桌面,然后淡淡的说道:
“朕也不确定这一次下西洋能不能赚钱,但是朕知道如果不下西洋,那么三百年之后,华夏将会再次遭遇元朝末年一样的大劫难。”
话落,
夏原吉仿佛隔着时空,看到了百年之后的大明末年。
昔日大明的繁华如过眼云烟。
只剩残垣断壁的城镇,衣衫褴褛的百姓,许多人因饥饿倒毙街头,孩子们饿得哇哇大哭,可父母无奈易子而食。
各方势力相互攻伐,瘟疫肆虐横行,资源匮乏。
在这人间炼狱中,天下百姓如蝼蚁般苟延残喘。
朱棣继续说道:“大明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明却只占整个世界的很小一部分。”
“也就是说只有依靠国外的资源进行‘殖民’,才能让华夏这片土地避免三百年王朝周期论。”
夏原吉听后忍不住连连点头。
对啊,三百年王朝周期论,说到底就是随着人口的发展,资源不足了。
那么这个时候自然就有两种办法。
一是从问题本质上解决问题,也就是华夏子民。
还有一个就是从另一个地方再次获取资源。
上面两个选项无论哪一个,都可以解决王朝三百年周期问题。
在华夏子民与国外子民牺牲哪一个上,夏原吉毫无疑问的选择了前者。
这在他的眼里,压根就不是一个二选一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