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羽继续说道:
“宁王在靖难中的功劳很大,大到事成之后,永乐帝都所以选择了冷处理,将其囚禁在南京城。”
“不要说一个藩王了,就比如老朱你的兄弟来找你借钱做生意,说赚钱之后还你双倍,可人家赚钱之后,不仅没还你的钱,还将你原来的生意给吞并了,你就说你气不气。”
“同样的道理,宁王也气,但永乐帝这件事情确实情有可原。华夏任何一个主张分裂国家的人,都会被定在耻辱柱上,这些道理宁王也懂,只是不甘心,再加上永乐帝的态度,让这位宁王憋屈,所以这件事情永乐帝就应该拿到台面上说开,毕竟拖下去之后让矛盾愈发积怨。”
“而且对于宁王来说,是新建大明,还是就藩大明,永乐帝都应该让宁王自己来说。”
“永乐帝当初的承诺,到了践行的时候,还是取决于宁王的意思。”
陈羽的话很简单,那就是将这个烫手山芋朱棣不要攥着。
也就是国家分裂的名声,你丢给宁王,你看他敢不敢背!
陈羽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
“有些事只要对方不主动说出口,那么我方就可以揣着明白装糊涂。”
“只要宁王说出愿意辅佐永乐帝,那永乐帝还有什么可失信于天下的呢?!”
“嘶!”
朱棣听完之后,只觉大为震撼!
他之所以一直选择对宁王承诺不管不问。
主要就是答应不行,不答应也不好。
说实话,陈羽所说的计谋,称不上有多么的高级,更谈不上深奥。
但就是简单粗暴。
管用!
最起码可以与宁王一起谈论当初承诺一事。
将事情说开,那接下来无论削藩,还是下西洋,没了宁王的阻力,他的压力会小很多。
因承诺无法兑现一事,朱棣一直没有接见宁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知该怎么面对。
一直拖下去,确实也不是个办法。
毕竟,堵不如疏!
他与宁王的事情,不可能永远都不解决,这样反倒让其他藩王与天下人诟病。
也只有直面这个问题,并解决,才能彰显他朱棣不是一个失信于兄弟,失信于天下的皇帝!
分裂国家不要说宁王了,就是放眼大明的臣子、百姓,哪一个都不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