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听见陈羽这样评价自己,顿时懵逼了,反驳道:
“掌柜的,咱俩接触起来也有段时间,算是熟人了,我能是那种发国难财的人?”
陈羽咂了咂嘴,一副你就是的样子。
“老朱,商人都是逐利的,而且自古以来大灾大利都是连着一起发生,据我所知你只是一个退伍老兵,可是对这一次朝廷赈灾情况政策知晓得如此彻底。”
“你这样做目的不是为了从中牟利,那是为了啥?”
陈羽可不相信这天底下有这样忧国忧民的商人。
大灾来临的时候,首先关心的是救灾情况而不是如何赚钱。
朱瞻基在一旁听的连连点头。
有道理。
按照皇爷爷现在商贾的身份,如果不是为了从中牟利,那么为什么会将朝廷的政策打听的如此清楚。
朱棣撇见朱瞻基这小子还在一旁附和,白了他一眼,随后对着方才言之凿凿的陈羽说道:
“掌柜的,这口黑锅我可不背。既然如此,我也不瞒你了,之前不是就与你说过,我家老大在朝廷太子那边有关系,这一次朝廷赈灾的安置工作,就是我那大儿子接下来的。”
“他那人虽有些肥胖,三百多斤,虽是商贾,可却时刻关系着民间疾苦。”
陈羽赶紧抬手打住:“老朱,说实话。”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
“主要是这次赈灾如若成功,那将会是大功一件,这不是过几天就要下西洋了,我与老大想着掌柜说过,海上全都是财富,尤其是将大明的丝绸与陶瓷卖到海外,那可都是天价。”
“但是掌柜又说了,大明下西洋只有第一次的时候永乐帝会允许商贾跟船沿途做生意,所以老大接下这活,本就没有奔着赚钱去,就想着圆满完成之后,可以用功劳换取多带一点商品到下西洋途中贩卖的机会。”
陈羽一脸我就知道的表情笑了笑。
这才对嘛。
上一次见朱老大的时候,面相和善。
可是只要他是一个人,就会有私心。
那种传说中的圣人,更是不存在。
如此一来,陈羽倒是有些佩服起老朱与朱老大的魄力了。
朱棣沉吟片刻之后,继续说道:
“这不,大灾来临的时候,我们老朱家将家中全部三十万担粮食按照平价卖给了朝廷,这才成功参与到了这一次的赈灾活动中。”
陈羽默默的点了点头。
按照正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