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图穷匕见,朱棣大怒

御书房。

朱棣正在批阅着奏疏,面色平静。

“爹,您找我?”

太子朱高炽接受朱棣召见后,急匆匆的赶来了御书房,站在门口试探性的说话后,想要探探朱棣的口风。

朱棣头也不抬的开口道:

“朕原本想要登基之后做出一番功绩,就像唐太宗那样,想让后世之人不要将目光都放在靖难上,哪怕朕到了地下遇到你爷爷,朕也好用这些去堵住他的嘴,如今遇到了陈羽,朕觉得超越唐宗汉武两位千古一帝,指日可待。”

“可是在朕建立工业之际,外部没有乱起来,反倒内部先不安稳了。近日来,民间流言四起,直指朕耗费国力民生!”

“太子爷,你对此怎么看?”

朱高炽微微愣了一下神,身宽体胖的他挪动着肥胖的身躯,小心翼翼的走了进去,恭恭敬敬的站在朱棣跟前。

像是一个等待老师训话的大胖学生。

我怎么看?

您老一上台就立志要建立一番功绩,随后对内大搞建设;对外誓要为后世儿孙打下五十年的太平。

国内外所有事情同时进行,必然透支国力民生。

所以,民间说的这些很中肯!

但是中肯归中肯,如果让别有用心之人拿此事做文章,那么就是挑衅皇权。

而这一次民间的消息,朱高炽也了解一二。

毕竟大部分到朱棣这里的奏疏,他也看过。

凭借着经验,一眼就看出这件事是有人在背后,有组织的推波助澜。

通过靖难上位的朱棣,对于名声一事极其敏感,尤其是如今民间更是充斥着大量暗讽永乐帝的童谣。

而这一次如此迅猛原因,其实是士绅阶级与永乐帝之间的博弈。

如果民间认同了这个观点,那也就意味着皇帝与百姓离心离德,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王朝的统治很危险。

因为建文,并没有死!

建文旧部也在暗中时刻等待着反补的机会。

等到永乐帝真正失去民心的那一天,建文估计就该重新登场了。

这就是士绅阶级的手段,与和皇帝谈判的筹码。

朱高炽以为,这一次士绅阶级的动作,无非就是对永乐帝公然反对祖制下西洋的示威。

他想了想,说道:

“儿以为爹您做事光明正大,无需惧怕这些流言蜚语,但无惧是一回事,也应当考虑民间来自百姓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