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陪市长上房山

新的一周开始后,除了必要的工作安排,董远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整理发展意见稿上。

为了掌握更真实的情况,他还单独请了两天假,跑了几个乡镇,搜集到第一手的山区农村生存状况。

山区修路、通电后,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

市区调整招商引资计划,开发区减少高污染重工业进驻,引导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落地;

兴建几个水库,解决农村饮水灌溉问题;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

……

董远方林林总总的列了许多发展建议,尤其是山区农村方面的建设更多。

吴胜军看过这份发展建议稿之后很满意,只是略微改动了一下,并没有改变主体内容,没想到自己的秘书也是一支笔杆子。

当周研书记看到吴胜军拿过来的这份济水发展建议稿之后,也很认同上面的观点,尤其是听到这份建议稿是董远方主笔后,略有吃惊。

“吴市长,这份发展建议稿,对我们济水现状给予了一针见血的评价,很客观也很中肯,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让相关单位都看看”

看到周研书记跟自己有一样的想法,吴胜军的心也就放下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市政府办公室把那份发展建议稿修改后形成正式文件下发到各局,各乡镇。

当山区一些乡镇看到市里有大力发展山区交通、水利、电力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后,全镇上下备受鼓舞,之前准备好的申请资料又被重新拿出来,都想争抢到市里的第一笔投资。

这些乡镇干部也是苦,管理的各个行政村都是靠天吃饭,镇上没什么工商业,全靠农业税、提留款和计生罚款维持财政,好多乡镇的教师工资都是今年拖明年、明年推后年,财政赤字越滚越大,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拿来修路通电,如果市里能来投入,他们自然兴奋。

同样的发展建设指南,通过吴胜军和云山市,到了省里的一些领导手里,但是省里和市里却一直没有给答复。

济水市有不少纳税大户,但是全市财政,各乡镇的财政补贴都靠这几个大厂,本来都已经捉襟见肘了,也很难拿出多余的钱支持那份发展建设指南。

周研和吴胜军都希望得到省里和市里的认可,并从那里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