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喜喜听这声音,倍感熟悉,循声望去,果不其然,正是明晓书院的山长樊封。
今日樊封受方思深之邀,就崇光书院学生入学明晓书院一事相商。
明晓书院是官学,想要入学,仅凭钱财是无用的,须得有良好出身,有声望的名人举荐方可。而方思深虽稍逊樊封一筹,却也是颇负盛名的文人,且与樊封交情匪浅,这亦是当初众人请她出任崇光书院山长的原因之一。
两人相谈甚欢,就有学生前来请,又提及了闲王,樊封便知有热闹可瞧。这热闹虽是没有闹起来,但五千两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往昔在京中时,这个闲王是日日有新花样,仿佛要将上辈子未曾做过之事在这辈子统统尝试一遍。
柳喜喜见是樊封,急忙起身,她虽是闲王,但毕竟是晚辈,樊封施礼,她亦回礼。
“樊老先生,你今儿怎么在这儿?让你看笑话了。”
樊封笑道,“我来此有两件事,这第一件事是书院之事,已与方山长相商妥当,这第二件事与闲王息息相关。前几日闲王妃送了我一本书,我读过之后惊叹不已,便拿来给方山长品鉴,不想竟在此遇见了闲王,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她忽地压低声音,轻声道,“上次你送的糕点实在好吃,我寻了许多地方都未曾找到,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再尝一尝?”
“有,自然有!”柳喜喜不禁喜笑颜开,又赶忙吩咐知春将众人遣散,又让丁庄领着周伍陆先行离去,以免周伍陆落下太多课程。
全楚新则由鸣秋带去医治,其他几人则在崇光书院的厅堂。
上了茶,方思深将樊封带来的书捧上,赞叹道,“此真乃千古奇文,四字一句,对仗工整,语言洗练,音韵谐美,各种知识无一不含,不知可否向闲王求得一本。”
柳喜喜应道,“自然是可以,不过此书由闲王妃监制,我手中也没有,你得向他求得才是。”
方思深闻言,又忙向姜谙行了一礼,诚恳道,“闲王妃,还请赐书一本,以供研读。”
姜谙忙道,“方山长快请起,此书乃是喜喜和我共同编写而成,为我们正心书院学生的启蒙之书,人手一本。得方山长喜爱,实乃荣幸,明日我定遣人多送几本过来。前些日前去樊老先生处求取文章编篡成书,实乃幸事。我听闻方山长亦是一代才人,今日得此机会相识,不知可否向方山长也求些文章编篡成书,以供学生学习。”
他且观喜喜今日对崇光书院的态度,颇为良好,于是趁机抓住机会,向方思深求些文章,以期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方思深喜出望外,忙应承了下来。
柳喜喜笑道,“恰逢通州最负盛名的两家书院的山长皆在此处,我有一事欲与两位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