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太短暂,可一年的时间又可以发生太多事情。
天启十三年四月,安国定国起战端,嘉禧帝亲征,安国势如破竹,大败定国。
六月,冀国军现定国东北部边界,定国大惊,派使者求和。凤皇言,“昔日定国侵吞冀国东部,今当还。”定国使者惊怒,“冀国于西荒外,何日有地?”冀国将领睥,“临昌旧土乃我冀国地,还则尔等退出故土,不还我等率兵自取。”
僵持十日。定国探回报,有龙骑魔兵现,定国退五城。
定国求和三次,一二嘉禧帝不允,三乃停。
定国赔西部十三城归安国,安国退兵。
同年,姚高国与临昌国战,败半壁江山。
姚高国皇帝向云国求和,云帝要求姚高国称臣。
姚高国皇帝拒绝,转而向冀国求和。
姚高国使者言:“今日,冀国作壁上观,他日,冀国被攻而无盟友救援。”
冀国出兵。
临昌国腹背受敌,与冀国于东都一战,遇地动,冀国损一二,临昌伤三五,霜凌帝不得不暂缓攻伐。
三国僵持。
同年十月,中光国皇帝去华服,拜武治国为宗主国。
中光国与武治国出兵,兵临虹国边界,虹国使者去往武治国和谈,未有结果。
在这些大变之下,冀国的军演第一根本就称不上是什么惊人的消息,现在距离中光国臣服已有月余,可这个消息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实在是太惊人了。
中光国在十国之中虽不强,但也不是垫底的存在,怎么说臣服就臣服,让人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不过这只是普通人的想法。
在乌凤呈看来,中光国对武治国的臣服早就体现在了方方面面。
军演中,中光国便以武治国马首是瞻。
在冀国与武治国建交之前,便因为就近原则给了中光国一份国书,但乌凤呈没记错的话,中光国直到冀国与武治国建交成功才向乌凤呈发来了国书。
还能作为佐证的,便是中光国的民众,帝王的臣服应当在民间产生不小的负面声音,但中光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