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收获足够大营这万余人吃一段时间了。
再加上还有定方城送来的粮草,混合着吃完全没问题。
虽然不能吃的多饱,但是每天这雷打不动的一碗肉汤却可是做的稍微浓郁些。
这东西的效果很好,即便每天减少了普通干粮供应,却也没有多少士兵抱怨。
大冬天的,粮草不济,很正常。
换成他们要是没有参军,可喝不上这每天一碗的肉汤,顶多早晚凑合吃一顿罢了。
众人平安返回,埋葬了阵亡战士的遗骸。
这时候可没有火化这一说,只有集中焚烧,但那是对阵亡士兵的侮辱,一般是战胜方为了方便处理敌方战死士兵而选择的方式。
对于己方战士遗骸,一般都会统一进行掩埋。
而且在掩埋之前还要将那满身甲胄都拆下来,毫不夸张的说,这玩意儿比人命贵。
饶是以狄戎身为边军大将,又是镇国公,也勉强供养这二百出头的重骑兵亲兵。
虽然这身甲胄不如穆青所熟知的铁浮屠,但是也没差太多。
毕竟国家小,工艺水平在这摆着。
要是狄戎有十万铁浮屠,他咳嗽一声这世界都得颤抖一下。
其中足以说明这种重型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杀伤力,当然,限制也不少,不过更重要的事能养得起十万重骑兵。
这一点尤为重要。
不过那纯属扯淡,无论是重骑兵还是重步兵,不是说能造出来就行了。
亲兵营的甲片厚度穆青估计应该擦着两毫米的边,这已经达到了重型护甲厚度了。
一般披甲者甲片的厚度大概只有一毫米,依次递进叠加组成。
可现实毕竟不是游戏,护甲的不是单纯堆防御就行,还要考虑到重量损益。
比如亲兵营这满身护甲下来,穆青估计能达到五十斤,这种重量的甲胄要是放到外面边军,不是修炼三年起步的士兵穿起来都费劲。
到了宋朝,那就成了步人甲和铁浮屠之间的军备竞赛。
可两万多人宋朝大军中,堪披带甲者只有617人。
备甲数量足够,但是真穿不动。
这也是亲兵营上下对穆家乡众人刮目相看的原因。
在他们估计中,这些穆家乡人怎么也得修炼锻炼最起码半年才能勉强适应披甲战斗,从而形成战斗力。
可是却发现他们简直游刃有余啊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