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的农泽刚一站稳,底下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各位同学好。”
“教授好!”
下面一片欢呼。
“开讲之前问个问题:你们怎么理解‘天空’这个词的含义?”
农泽说完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今天的第一节课。
“天空,指的是上方无限延伸的空间;
或者在气象学中,代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
一名同学积极回答道。
“嗯,很好。
还有其他的内容吗?”
农泽点头肯定,紧接着问道。
“古代关于天文、历法和星象的研究,比如天干地支、五行运数这些概念,其实都是从对天空的探索中慢慢发展起来的。”
另一位同学接过了话题。
“讲得不错。
大家的知识面确实很广,他所说的星象研究就是我要讲的重点——空间意义上的天空。”
“为了理解它,我们首先要有一门科学作为支撑,这就是现代的空间科学技术。”
“发展这项技术最终目的是实现在太空中的移动,因此我们可以将航天定义为地球大气层外部至太阳系内部范围内的飞行活动;
至于太阳系之外,则是我们当前技术水平尚未触及的部分。”
“过去几十年间空间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它具备许多独特之处,比如说高度集成各类高科技成果,涵盖了很多领域的尖端科技。”
“那么,在我们航大里面,这些知识又意味着什么呢?”
“那就是学科框架!”
一位学生迅速抢答。
得到认可后该生坐回位置上。
同学们今天表现出的高度参与让农泽非常高兴。
“回答得对极了!而这一套学科框架主要包括几大部分,尤其是其中最核心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宇宙航行速度理论、火箭发动机工作原理及返回舱技术等。”
“依据动量守恒定律以及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的着名方程式可知:当一个喷射速度为C的火箭从总质量为M1变化到净重为M2时,能够达到的最大速率V遵循公式 V=C*ln(M1/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