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低调反秦

无限流光 刘文戈 856 字 1个月前

各地泛起了如火如荼的反秦浪潮,刘邦心中也火热起来,与刘远商议道:“这难道是我成为开国皇帝的时机到了吗?”

刘远耐心的说道:“出头的椽子先烂,此时,虽然很多的秦王朝县乡基层架构被打烂,但秦王朝主力军队尚在,为避免被重点打击,应当低调行事,以发展壮大自己实力,为第一要务。”

刘邦一脸急切的说道:“我们在这芒砀山里,也很难积蓄更多的实力了。不如走出去,打下一块富裕的地盘,作为我们的发展基础,吴县、钱塘县(秦时的苏州、杭州)一带比较富足,不如想法拿下这些地方?”

刘远说道:“依我之见,吴县,钱塘虽然富裕,物产人丰,但有楚吴等残余势力,你在那里没有任何基础。你在沛县一带有很好的人气和威望,且有很好的人脉基础,在沛县起事,要比在陌生之地要容易的多。我们可以多发动普通百姓(群众),反抗暴秦,扩展队伍和民心,扶持民生,稳扎稳打。”

之后,刘邦按照刘远的说法,安排刺探小组潜入沛县,发动百姓,并发布檄文:“各地烽烟四起,反抗暴秦,起义军已经拿下很多城池,沛县也很快要被攻破了,如果大家响应,共举义旗,我刘邦与大家共同当家自主!”

当时城内百姓苦秦久矣,在有心人煽动下,应者云集。

县令此时正打算消除刘邦的内应,准备秘密处死萧何,曹参等人,因刘远的未卜先知,萧、曹两人在刺探小组帮助下,顺利逃到了城外,与刘邦会合。

城内百姓在樊哙等人纠集带领下,手持木棒和各种农具,冲击县衙,乱棍打死了县令。

然后,樊哙率领百姓大开城门,迎接刘邦队伍入城,共同推举刘邦为首领,共称之为“沛公”,竖起义旗,起兵反秦。

队伍很快扩展到四、五千人,刘邦听从刘远的建议,以芒砀山操练过的几百人为核心,组建善射者为弓兵营,组建步兵营、骑兵营,亲卫营,五百人为一营,共十营人马,樊哙为副将,萧何为丞(此时不宜设立丞相),主管粮草、军械、后勤。

以周勃、夏侯罂、雍齿等为校尉武官,各领一营人马。夏侯罂领亲卫营,负责刘邦的安全防卫。

刘远还私下建议刘邦,力主杀死乡人雍齿,因为刘远知道雍齿日后必反。

而刘邦此时已经有些飘了,被初步取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觉得同乡人雍齿,并没有什么过错,不能轻易无端杀害部署将领,所以并没有听从刘远的建议,在出击周边县域时,还让雍齿带两营人马,留守丰邑“老巢”。

此时的秦王朝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也没有多余的兵力,来剿灭沛县刘邦这样的小股反对势力。

秦末已经是天下大乱,起兵的不仅有陈胜吴广等众多的农民起义,还有六国的残余势力,以及秦朝各地方官僚势力,都号称自己是义军,却互不统属,各自为战,甚至各部义军之间也尔虞我诈,没有任何配合,甚至互相残杀。

刘远早知道会是这样混乱的局面,各方势力都在各自打自己的算盘,很难统一意见的,于是也没有和刘邦过多说明。

就在刘邦亲自率兵,出击周边县域时,已管控几十万人马的陈胜王,居然派兵袭扰沛县,丰邑守城的雍齿果然反叛,转头投向了势力庞大的陈胜。

此时的刘邦颇为生气,立刻回军丰邑,却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兵力损失多半,只剩两营多人马,悔恨不听刘远之言,刘邦有些心灰意冷,然后生了一场重病。

刘邦调理病情的同时,一筹莫展之际,问计刘远,说道:“如之奈何?计将安出?(意思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到底怎么办呢?)”

刘远思虑良久,说道:“现在我方兵力空虚,不如找势力大的先行依附,再借兵拓展势力。”

于是,刘邦率领不到1000多部众,投靠了有2万多部众,自号“楚王”的景驹,向景驹称臣后,景驹爽快的拨付刘邦3000多人马,命刘邦出击砀县。

刘邦之前在芒砀山待的时间不短,颇为熟悉砀县的地理及实际情况,刘邦还听从刘远的安排,一边安排小股精锐之兵利用地势秘密潜入砀县,一边集中兵力,率领樊哙、曹参、夏侯罂、周勃等部血战猛攻几个昼夜后,以少胜多,攻克砀县,声威大震。并招募新兵及秦朝降兵六七千人,队伍壮大到一万余人。

与此同时,景驹所部被江东“项梁”“项羽”叔侄带领的八千江东子弟兵攻克,景驹被杀。

刘邦又懵逼了!刚依附称臣景驹,浴血奋战打下了新的地盘,景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