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寨起义,又称瓦岗军起义,是隋大业七年(611年)至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期间发生的一场农民起义。
公元611年,山东、河南等地发生大水灾,淹没四十余郡;次年,山东又发大旱,此后关中地区也发生瘟疫和大旱。
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却还要面对隋炀帝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征兵征讨高丽。
第一次出兵前,隋炀帝征调大批工匠在山东东莱海口大规模造船,工匠们在水中不分昼夜地劳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者众多。
而行军途中的民工和兵士,也大多因饥饿困乏,倒毙路旁。
隋军一百多万人分海、陆两路进攻高丽,结果大败,只有二千余人侥幸逃回。
次年,隋炀帝第二次征讨高丽,被逼上死亡边缘的农民在洛阳兴兵暴动,炀帝因后顾之忧,只好退兵。
到了公元614年,国内农民起义席卷大江南北,炀帝妄想以对外胜利来扭转危亡的命运,对高丽进行了第三次征讨。
瓦岗军的首领翟让,原是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人,在东郡(今河南省濮阳县)衙门做法曹(管理监狱的小官)。
后来因犯小过被关进监狱,判了死刑。
狱卒黄君汉平日很敬佩翟让,同情他的遭遇,便在一天夜里偷偷打开翟让的枷锁让他逃跑。翟让逃出东郡后,回到韦城老家。
当时,他家乡的农民正在酝酿起义,翟让便和哥哥翟弘、侄儿翟摩侯,以及同郡的青年勇士徐世绩(后来改名李绩)、单雄信等人一起上了瓦岗寨,举起了起义的大旗。
此后,起义军活跃在南北运河之间二百多里的广大地区,他们杀富济贫,队伍不断壮大。
瓦岗军的迅速发展导致军需出现困难,徐世绩献计沿运河截获商旅公物,使得军旅大振。
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瓦岗军率兵攻克郑州、商丘等郡县,缴获大批军械物资,控制了从梁(开封)至黎阳(浚县)一段永济渠。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王朝令齐郡通守张须陀镇压瓦岗军。
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义军被迫撤离宋、郑,退守瓦岗,转战树林沙丘之间,但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下,最终击退了张须陀。
之后,韦城周文举、雍丘(今杞县)李公逸、内黄王伯当率部投靠瓦岗军。
大业十二年(616年),贵族出身的李密在参与杨玄感兵变失败后,经王全伯当介绍加入瓦岗军。
李密熟知兵书且有谋略,深受翟让器重,遇事常与其商议。为扩大根据地,瓦岗军继续出击。
翟让率兵数千攻克韦城,占领东郡白马(今滑县白马墙),杀死东郡太守;单雄信率军北上,连下浚县、汤阴、内黄;李密率兵攻打濮阳、范县,至白堽(北有密城)扎寨为营。
义军所到之处,农民纷纷响应,部众增至数万。
同年十月,李密建议西取洛阳,单雄信率精兵三千绕道攻荥阳,翟让、徐世绩、李密率大军破金堤关(今荥阳东北)。
荥阳太守张庆告急,隋炀帝复令张须陀为河南讨伐使,统率各路大军前去镇压。
初战之时,翟让有些惧色,李密则说:“张须陀有勇无谋,既骄且狠,可一战将其擒获。”
李密与徐世绩、王伯当伏兵于大海寺北林中,翟让引兵与张须陀交战,稍作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