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光核星·眼星人

他顿了顿,伸出手指,轻轻抚摸着额头的光感晶点,语气中带着一丝执念:“我们的光感晶点能感知到暗物质的能量波动,知道那片区域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可我们的设备连暗物质的‘影子’都抓不到。屏幕上的图像永远是模糊的,我们只能靠猜测去推断暗物质的形态和轨迹。”

洛卡转头看向观测站外发光的岩层,眼神中满是困惑:“更让我们困扰的是,我们母星的岩层为什么会发光?我们的科学家研究了数百年,始终没有找到答案。我们猜测,岩层发光可能与暗物质的能量有关——光感晶点能同时感知到岩层和暗物质的能量波动,两者的频率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没有清晰的观测数据,这一切都只是猜测。就像一个人能看到光,却不知道光从哪里来,这种感觉太煎熬了。”

小主,

叶云天的心猛地一动——洛卡的痛点,恰好与他们的需求完美契合。他立刻从背包里拿出平板电脑,解锁后调出“高倍暗物质光学仪”的三维设计图,递给洛卡:“洛卡站长,你看这个。这是我们M27星球在2025年研发的跨界技术设备,融合了天文观测和环保能源两大领域的核心技术。它的核心部件是‘暗物质折射镜片’,采用了超透光晶体材质,能捕捉到暗物质反射的最微弱光线,再通过内置的‘微光放大算法’,将图像清晰化处理,还原暗物质的真实形态。”

他的手指在设计图上轻轻滑动,模型立刻放大,展示出镜片的内部结构:“这种光学仪不仅能帮你们看清暗物质的形态和分布,或许还能捕捉到暗物质与岩层之间的能量传递轨迹,从而解开岩层发光的谜题。”

林月瞳在一旁补充道,她点开设计图中的演示视频,平板电脑的全息投影立刻在空中展开:屏幕上,原本模糊一片的暗物质区域,在高倍暗物质光学仪的作用下,先是泛起一层淡淡的微光,接着,丝状的暗物质网络逐渐显现出来——那些丝线纤细却坚韧,直径不足一纳米,却交织成了覆盖范围极广的网状结构,网络上还附着着星星点点的光粒,像是宇宙的“神经网络”,在黑暗中缓慢蠕动。

“我们不需要你们重新搭建设备,”林月瞳指着演示视频中的暗物质网络,语气肯定,“你们现有的弧形镜片基础结构很稳定,我们只需要将高倍暗物质光学仪的核心部件——暗物质折射镜片和微光放大芯片,安装到你们的观测设备上,再调试匹配参数即可。整个改造过程不会破坏原有设备,而且我们的工程师会全程指导,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

洛卡的复眼瞬间亮了起来,深紫色的镜片折射出兴奋的光芒,像是有无数颗星星在其中闪烁。他凑近平板电脑,鼻尖几乎要碰到全息投影,复眼的菱形小镜片快速转动,仔细观察着设计图的每一个细节,反复观看演示视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额头的光感晶点,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这……这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设备!”洛卡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他抬起头,复眼紧紧盯着叶云天,“如果能看清暗物质,我们就能验证岩层发光的猜想,解开困扰我们数百年的谜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更精准地预测宇宙射线对光核星的影响,保护我们的家园。”

他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连忙问道:“你们需要什么?阿隆首领在消息里说,你们是来‘交换’的,不是来‘给予’的。你们帮助我们解决观测难题,我们也一定会满足你们的合理需求。”

“我们需要‘光核矿石’。”叶云天没有绕弯子,直接说出了团队的核心需求。他调出M27星球风能储能电站的资料,展示在洛卡面前:“我们M27星球的风能资源很丰富,但风能储能电站一直存在一个致命缺陷——缺少能‘高效储存星光能量’的核心材料。目前我们使用的储能材料,只能让电站的储能时长维持8小时,一旦到了夜晚或无风天气,电站就无法正常供电,严重影响了星球的能源供应。”

他指着观测站外的淡金色岩层,语气带着期待:“根据阿隆首领提供的信息,以及我们对光核星岩层的初步观测,我们推测,你们发光的岩层中一定能提炼出这种特殊矿石。它能吸收并储存星光能量,缓慢释放,正是我们储能电站最需要的核心材料。”

洛卡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爽朗的笑容,他的复眼镜片折射出明亮的光:“你说的是‘光核矿’!没错,我们的岩层之所以能持续发光,就是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光核矿石。这种矿石能吸收宇宙中的星光能量,将其转化为稳定的热能和光能,即使在没有阳光的黑暗环境中,也能缓慢释放能量——我们早就知道它的储能特性,却只将它用于照明和取暖,没想到还能应用到风能储能电站上。”

他立刻做出决定,语气坚定:“我代表光核星星际观测站,同意这次交换!你们帮我们改造观测设备,让我们能看清暗物质;我们则调动所有可用的资源,帮你们提炼光核矿石。只要设备改造成功,能达到演示视频中的效果,你们需要多少光核矿石,我们就给你们提炼多少,绝不吝啬!”

接下来的十天,叶云天的团队和光核星的观测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观测设备的改造工作中。

观测站的工作区被临时划分成了两个区域:一侧是林月瞳带领的技术小组,负责拆解高倍暗物质光学仪的核心部件。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暗物质折射镜片从专用保温箱中取出——这枚镜片呈圆形,直径约一米,材质通透如水晶,表面泛着淡淡的蓝色光晕,边缘刻有细密的能量传导纹路。林月瞳亲自操作精密仪器,将镜片安装到观测站最大的弧形镜片中心位置,再用特殊的光晶粘合剂固定,确保镜片不会因为星球的轻微震动而移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一侧是叶云天和洛卡带领的调试小组,负责将微光放大芯片与观测设备的主控系统连接,并调试算法参数。眼星人的视觉敏感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能精准地感知到参数变化带来的光线差异,哪怕是0.1赫兹的光频波动,也能被他们的复眼捕捉到。

“参数调高0.3,镜片的折射角度需要微调1.2度。”洛卡盯着屏幕上的测试图像,复眼的镜片快速转动,“现在的图像还有轻微的畸变,暗物质的丝状结构边缘不够清晰。”

叶云天立刻按照他的建议调整参数,手指在操控屏上快速敲击。随着参数的调整,屏幕上的测试图像果然变得清晰了许多,暗物质的丝状结构边缘不再模糊,甚至能看到丝线上附着的微小光粒。

“太神奇了!”旁边的眼星人观测员忍不住惊叹,他的复眼泛着兴奋的光芒,“我能感觉到,镜片捕捉到的光线比之前强了至少十倍,而且没有任何杂光干扰。”

改造过程中,双方也逐渐加深了了解。叶云天发现,眼星人不仅视觉敏锐,而且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他们能快速理解微光放大算法的原理,甚至能提出一些优化建议;而光核星的观测员们也对M27的科技充满了好奇,经常围着团队的工程师们提问,从光学原理到能源应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第十天下午,观测设备的改造工作终于全部完成。整个观测站的人都围到了最大的屏幕前,眼星人们的脸上都带着紧张而期待的表情,复眼的镜片微微颤动,光感晶点闪烁的频率也明显加快。